民间的接触主要是通过中英两国通商史上的人员交流出现的。最早的中英混合语称“广东番话”,它是一种民间汉语与英语融合的产物,一般只用于口语。鸦片战争后,广东番话被上海的洋泾浜英语所取代。洋泾浜英语的特点是词汇量少(约700个),音位也少,而且相近的音都可以互相替代。
学术上的接触早期主要表现在字典、教科书的编辑和出版上。此后,英语教学和外国人编的中文杂志、报纸成为中外语言接触的一个重要层面。
中英语言的接触产生了晚清的话语革命。譬如“民主”、“自由”、“经济”等汉语原有的词汇,被赋予了新意。当时有人称此现象为“续貌易神”。这场悄悄的革命,意义深远,在不经意间,大量的中国话已被外来语所替代了。(《中华读书报》20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