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故事并不是只发生在季荣一个人身上。
“这并不合理。”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表示。现行体检标准制订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个时代,学生一考入大学就相当于国家干部,毕业后也由国家按计划统一分配,所以体检标准与这一切成龙配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逐渐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学生自己承担上大学的费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学生也拥有相应的自主权。
校方也有自己的考虑。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的一位老师认为,校方在招生时要为学生毕业后做打算,比如与外贸相关的专业方向,对外有一个形象问题,所以对容貌要求更多些;而医生则应当给患者一种安慰感和安全感。
国外的大学是否有相同的体检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曲恒昌教授介绍,国外没有类似的体检标准。在国外大学校园内,经常可以看到坐在轮椅上的学生。学校在固定的招生名额内,专门为他们保留约20%左右,其中大约3%是专门为肢体残疾的人保留的。
幸运的是,季荣被校方调剂到了其他专业。曲恒昌教授认为,体检标准的更改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它与教育体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问题都相关。比如,绝大多数学校顾虑,如果是发展中的疾病,每年就可能要在每个这样的学生身上花销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而每个学生的医疗费每月才几块钱。
曲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体检制度可能有这样一个结局:逐步放宽,直至最后取消。(《中国青年报》200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