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命运在这里拐了个弯

2002-10-1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1997年,山东省第一次面向农民敞开了党政机关的大门。全省近千名农民报名参加考试,最终有41位农民从田野走进机关。

崔廷照,男,33岁,安丘市赵戈镇赵戈新村人。1997年进入公务员队伍,现借调到安丘市信访局接访室工作。他说——

我家那个村子是个库区移民村,人均只有8分地。上初一时,连玉米饼子都吃不上,最困难的时候,我一顿饭只能吃5分钱的清水煮白菜,高二上半年,因为营养不良,经常生病,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跟着下滑,我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家里务农的时候,有一次在镇上我碰到了初中时的校长张炳良。在他的推荐下,我在赵戈镇初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后来,我又到镇政府当了一名打字员,还入了党。到潍坊市委党校读完大专后,回到赵戈镇文化中心任主任,负责文化站、广播站、电影站和通讯报道站的工作。但农民的身份变不了,还是临时工。

能考上公务员我很激动,几年的汗水没有白白付出,因为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学习,才把握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

在乡镇,我还算个人才,但到市里差距就显出来了。譬如写材料,人家秘书写的材料,一看就胜出自己一筹。有些方面的政策我并不很熟悉,逼着自己业余时间加倍努力学习。

蒋海玲,女,36岁,广饶县广饶镇二村人,现任广饶县稻庄镇农村工作办事处副主任。她坦言——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考上大学。我在村子里的小学、县业余体校当过代课教师。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环境一点都不陌生。父老乡亲都很纯朴,我经常到农户家中与农民们一起聊天。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我从来不去背条文。我知道农民的心思,我用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传播给他们。

在稻庄镇,我人缘不错,工作上也很舒心。我虽是从农民当中出来的,但毕竟是一名国家公务员,平时无论衣着、谈话,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吕永岗,男,30岁,章丘市曹范镇高家埠村人。现为章丘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办公室副主任。他介绍自己——

高中一毕业我就直接回家放牛了,后在建筑队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工,1991年到镇办企业济南双凤水泥厂上班,因为我人勤快、肯吃苦,在扩建水泥厂时当了现金会计。1992年8月,厂里派找出去脱产学习两年,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拿到大专学历。

不论在农村放牛,在水泥厂工作,还是做公务员,我的原则,就是做事就要做得最好。在垛庄镇政府工作时,冬天里我生的炉子火烧得最旺;在水泥厂,我打扫的办公室一尘不染。不受磨难不成佛。做农村、农民的工作,像我这样从农民中走出来的公务员有优势,因为我对农村的风俗习惯、家常里短熟悉,知道农民想什么、盼什么,农民愿意和“自己的人”说心里话。

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一种压力,咱是农民身份考上的,大家都在看着自己能不能行,这不光是为自己证明,也是在为许多农村有志青年证明。

从农民到国家公务员,看似一次平常的职业变化,但对农民这一最大人群来说,却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它寓示着对农民歧视性政策的终结,寓示着农民群体素质的提高,更寓示着全社会平等意识的觉醒。(《瞭望》2002年第40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