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各经济学派都要轮流举办论坛,由该学派领衔人物作学术报告,阐述本学派的主要学术见解,其他学派的学者则坐在台下发问。正是这种定期“打擂”,迫使各学派下功夫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通过“打擂”扩大了各学派的影响。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科之所以在美国高校中数一数二,并涌现出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该校经济学院注意扶植、培育学派的做法不无关系。实践证明,学术界是否形成不同学派,是理论研究能否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
类似的情形在我国学术界也曾有过。如关于我国古史问题的讨论,就形成过“西周封建论”、“春秋战国封建论”、“秦汉封建论”、“魏晋封建论”等诸多学派。这些学派的争鸣,大大推动了我国古代史的研究。
然而,总的来看,我国学术界在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上,尽管存在不同观点,却没能形成真正的交锋。学者们往往是自说自话,即使是商榷,也是蜻蜓点水。这对理论创新是极为不利的。(《文汇报》200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