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田中发表的论文很少,导致他获奖的成果是他1987年为京都的一个专业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该文在生物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引起了欧美学术界的重视,今年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子分析方法。然而,这样的发现居然在日本学术界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倒是德国学者发扬光大了田中的方法,美国的学者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加州大学有两位学者曾专程到日本与他交流并要求合作。正是这些欧美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田中的原始论文,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一个重要依据。据说推荐田中获奖的就是美国和德国的学者。田中获奖后,荣誉和褒奖纷至沓来。小泉首相为这一“晴天霹雳式的消息”专门向田中发去贺电,并邀请他到国家生物工程战略会议演讲指导。田中所在的岛津制作所也不惜打破常规,拟设立由他任所长的“田中诺贝尔奖研究所”,并决定授予田中1000万日元的奖金,还破格将其晋升为执行董事级别的研究员。而在此之前,田中的发明和专利只获得企业1.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00元)的奖励。虽然他的专利和产品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相当于上亿元人民币。
亡羊补牢当然无可厚非,但能不能在一个人才还没有获得荣誉之前就给予人家应有的关注,而在事后又能多一点平常的心态,让其继续专心致志搞科研呢?田中在日本的境遇,确实让笔者感慨系之。假设由国人来评这个诺贝尔奖的话,我们能把这个奖颁给田中这样的没有职称、没有头衔的“小人物”吗?(《北京科技报》20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