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十六大代表吴奇修是湖南省涟源市茅塘镇石门村党总支书记,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87年他自愿放弃留京指标回乡,只为心中一张蓝图:“把家乡改造得像广州、温州农村一样。”
1983年,16岁的吴奇修以娄底地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大经济系录取。众乡亲预测跳出农门的吴家独子“将来出息大得很”。
未名湖畔,吴奇修沉醉书海。他被同学称为“奇才”——教师讲课,他看有关课外书。教师提醒,如风过耳,师怒,让他到黑板前复述讲过内容,吴奇修竟如复印般,师惊,于是,随他去。1984年下半年始,吴奇修立志报考石世奇研究生、博士生。一条未来经济学家的路日渐清晰。
1986年暑假,吴奇修和同学到广州、温州农村做社会调查。两地的富裕程度让从省级贫困县出来的吴奇修吃惊不已。紧接着,又在家乡涟源调查。贫富的强烈对比撞击着吴奇修年轻的心。县领导告知吴奇修一行,涟源准备进行大规模能源和原材料开发,一些项目即将启动,急需人才。此行结果,其他同学交出的是调查报告,吴奇修却是给娄底地委和涟源县委的信,大意:“要求到基层工作,学以致用,为家乡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反常之举人人惊诧。吴奇修父亲、姐姐来信坚决反对跳出农门的状元又跳回农门,劝他“人往高处走,指望你光宗耀祖。”吴奇修回信“考虑半年的选择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
回乡后,20岁的吴奇修任涟源市计委副主任、经济技术协作组长、基建投资组长。他经手审批了200多个项目,因一尘不染,高效敬业被称赞“为人正派、办事爽快,是个好干部”。
1989年,吴奇修再次“水往低处流”,申请到省级贫困乡漆树乡。一年期满,他要求再延长两年。因他“有好多事没办完”,农民还需要他。
1995年,吴奇修报名来到偏僻落后、社情复杂的石门村。北京—涟源市—漆树乡—石门村,吴奇修的选择别人视为距“高处”越来越远,吴奇修却认为离北大精神越来越近。北大精神,吴奇修说韩国总统金大中的认识很深刻。金大中到北大讲演三次,学生提问:“为什么每次访华都来北大讲演?”金大中答:“世界上还没有一所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大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国运即北大运,北大运即国运。吴奇修已将个人命运融进国运。
1600多人的石门村积贫积弱积怨积恨。工作组几进石门,无奈发出“石门石门,铁水凝门,几进几出,次次不行”。村年收入400元,赤字达12万元。人均年收入480元。连乡干部都没见过的石门人对吴奇修进驻质疑警惕。“他是来石门镀金的野心家,如果他搞劳民伤财那一套,我们让他镀金不成,还镀一身泥巴回去。”一个月,吴奇修挨家查民情。情况摸清时,吴奇修振兴石门的思路也清晰了——“建好班子,闯新路子”。新组建的班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筑巢引凤,吸引外出人才回村办厂,走“私营突破,共同富裕”之路。
1996年,石门基础设施会战年。吴奇修承诺一一实现。他以真诚实干、加速发展、廉洁自律赢得民心。随后吴奇修率班子一行亲赴新疆、广州、沈阳、重庆招商,动员游子回村创业。游说过程一波三折。吴奇修曾坐8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乌鲁木齐劝说实力雄厚的肖安江回村办厂。1996年,肖安江回家过春节,吴奇修“三顾茅庐”。真诚感化肖老板,终于同意投资1400万元办厂。宏宇搪铝工业有限公司、商海铝制品厂、石门包装厂等企业相继建成。如今,生产能力1.5亿元的宏宇搪瓷制品跻身全国搪瓷行业前五名。投资6000万元,年生产能力1600万只的保温瓶厂于2000年9月投产,现已成为我国第二大保温瓶厂基地。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吴奇修转向边贸市场,产品连续参加五届“广交会”,出口西班牙、比利时等欧美国家。
仅7年,吴奇修打开石门致富之门。石门现有400多人在外经商,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40个国家。2000年9月,班子实现强强联合,把村内4家企业,外省6家企业、9家公司组成产品达200多个品种的“湖南五江轻化集团公司”。
在工业走上生产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轨道后,吴奇修开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了涟源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年收入达1.6亿元,安置周边20个村和下岗职工3000名劳动力就业,并建立了南方最大的肉牛胚胎分割移植中心。2001年,亦工亦农的村民人均收入8600多元。富裕起来的石门结束了“有女不嫁石门男”的历史。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学校造就人才是为了实用,否则将是极悲惨的事。”7年,吴奇修用经济学这一致用之学,将石门带进小康。
1999年9月,吴奇修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在与北大校友座谈时,吴奇修说:“北大历史上出现过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企业家,但还没一个当村支书的,我算填补了北大的一个空白。”(《北京青年报》200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