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昔日“琼花”今何在

2002-12-1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历经70年的风风雨雨,红色娘子军老战士许多都已故去,如今健在的23位平均已是90岁的高龄,她们分散居住在琼海市所属的阳江、文市、九曲江等8个乡镇的农村,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晚年。

王运梅——重孙帮她成“明星”

今年92岁的王运梅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会成为南昌大学校园的“明星”。

这话还得从她的重孙严朝义说起。去年夏天,严朝义考取了南昌大学经济学院。从小听着红色娘子军故事长大的严朝义对曾外婆十分崇敬。上学时,他特地带了曾外婆的照片,照片上王运梅头戴八角帽,身穿红军服,英姿飒爽。严朝义曾外婆是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的消息,在校园里不胫而走,同学们争相传看照片,一睹娘子军的风采。学校广播站为此还专门采访了严朝义,请他讲曾外婆参加红色娘子军的故事,王运梅成了大学生心中的“明星”。

1931年5月,20岁的王运梅,在红色娘子军里担任排长。马鞍岭阻击战中,王运梅带领全排30余人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13次进攻。最后弹尽粮绝,剩余10多人被迫转移乡村。

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敌人每天都搜捕失散的红军战士,尤其是留齐耳短发的娘子军。潜回家中的王运梅在父亲王启耀的帮助下,藏在一个山洞里,家人每天夜里为她送水送饭。不久,连长冯增敏托人捎来口信,要她继续参加革命,王运梅也想再次投身革命的洪流中,可是父母年迈体弱,又与队伍失去联系,她只好珍藏起心爱的八角帽。

全国解放后,王运梅成了积极分子。她带头参加合作社,带头向国家交售公粮,还被乡里选为妇女主任,上广州参加过妇女代表大会。平日里,老人把那套洗得发白的红军服叠得板板正正,小心珍藏,每逢节日或受一些单位的邀请讲传统、作报告,她总爱穿着那身红军服,戴上那顶红星鲜艳的八角帽。王运梅认识几个字,是在娘子军里学的。如今世道好了,她希望孙辈们多学文化。她经常给家人讲故事,“那时,我们在椰林的月光下学文化……”。孙辈们以王运梅为榜样,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成为生产能手、技术骨干。

颜道姬——多想再打一次枪

2000年5月1日,被中宣部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落成典礼,“红色娘子军”健在的老战士都被邀请到园里参观聚会。在陈列馆的展台前,91岁的颜道姬抚摸着昔日那杆发亮的长枪思绪万千。

“我想再打一次枪!”颜道姬对工作人员说。

“这枪后座力大着呢,您老怕是打不得了。”

“不怕,我年岁大了,骨头硬着呢!”一席话,逗得参观的人员都笑了起来。

在娘子军连里,颜道姬漂亮机灵,很受大家喜爱。师首长挑选她当通信员,放下长枪,别上手枪送信,颜道姬很高兴,拿着手枪经常练,打得相当准。

一次,颜道姬在送信回来的路上,与国民党团丁相遇,对方见是个漂亮的女孩子,狂叫着:“抓活的,谁抓到就给谁当老婆。”说完饿狼般扑来。颜道姬不慌不忙,掏出手枪,在树林中时隐时现,“啪、啪、啪”几声枪响,冲在前面的团丁应声倒地,其余的忙躲到石头后面,连头都不敢抬,等他们醒过神来,颜道姬早没了踪影。

颜道姬参加了娘子军,她的父母惨遭杀害,家也被国民党放火烧了。父母从小为颜道姬订了娃娃亲,未婚夫林明艳在红军队伍当司号员。娘子军解散后,颜道姬随林明艳回到了铁镰坡村。在他们有了一个女儿的时候,国民党到村里抓壮丁,林明艳不愿为反动派卖命,跑到山里躲起来。为救丈夫,颜道姬卖粮卖牛凑些钱,含泪送他上了漂泊南洋的渔船。几年后,有人带回了林明艳的遗物,丈夫在异国病逝了。

颜道姬不愧是坚强的红军女战士。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她振奋精神,一边耕田种地,抚养女儿,一边继续革命,充当共产党的联络员。她多次乔装打扮深入敌后打听军情,穿越封锁线为党组织送信,掩护革命同志转移……

颜道姬对革命有功,县民政局多次动员她住到光荣院,可她说不习惯城里的生活,还是住在乡下安静。前几年,她下地种菜,脚板被竹尖刺伤了。住院时,有人劝她找政府要医疗费,她连连摆手:“不用了,这点小伤哪能给政府找麻烦呢。”

颜道姬和女儿林碧美生活在一起。林碧美告诉记者,妈妈虽然老了,但日常生活、饮食起居都是自理。她很爱枪,当年女婿黎德文在东海前线当兵,每当看到女婿寄来挎枪的照片,总是爱不释手。

欧继花——“烈士”越活越精神

在1984年海南出版的《红色娘子军》一书里,欧继花被列入了烈士的名单。然而历史却跟这位90岁的巾帼英雄开了个玩笑。站在我们面前的欧继花,不仅还活着,而且还眼明手巧地为重孙织着毛衣。

1990年初,琼海市政府按照上级的指示,对战争年代失散的娘子军、老红军进行普查。经过民政部门两年的艰苦查访,终于在龙江镇的黄桑岭找到了饱经沧桑的“烈士”欧继花。

1931年5月,火红的凤凰花开满了山岗,19岁的欧继花投身娘子军行列,成为一名英勇的旗手。每次战斗,她高擎红旗,冲在前面。在马鞍岭阻击战中,这位如花似玉的女战土不幸“牺牲”了。尽管欧继花已是90岁高龄,但对那次“壮烈”仍记忆犹新。为了掩护琼崖特委机关向母瑞山撤退,娘子军连和红军一营留下在马鞍山阻击敌人。敌人蜂拥而上,女战士顽强阻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欧继花所在的二班8名女战士弹尽粮绝,同敌人展开肉搏战,结果全部牺牲在阵地上。

战斗结束,“牺牲”在草丛中的欧继花被露水浇醒。父亲夜晚寻找尸体,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女儿,便将她背回家养伤,一连几个月不敢出来。待伤愈后,父亲便让其改名换姓,远嫁他乡。

命运之神好像故意要与死里逃生的欧继花作对,她的婚姻屡遭不幸。参加过红色娘子军的欧继花对旧事物具有一种反叛精神,她不愿受命运的摆布,为了追求幸福自由的婚姻,先后四次嫁人。直到解放后,她和本乡的贫苦木匠冯运曹组成家庭,才找到一个温暖的归宿。那年普查,民政部门的同志问她,“牺牲”那么久,为什么不早说?欧继花不好意思地答道:“好多姐妹牺牲了,我还活着,又嫁了几个男人,难得向政府开口。”

生活中的欧继花乐观开朗,兴趣广泛。她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每天坚持散步,做家务活。她不仅织毛衣,当裁缝,还把家门前的小菜园种得葱绿一片。她爱照相,保存着一本厚厚的影集。我们为她摄影,她还手扶椰子树,摆了一个漂亮的姿势。为了中国革命,这位老人流过血、负过伤,历经坎坷,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摧毁她的意志,真让人惊叹她的生命力的旺盛与顽强。

殷世蓉——恋恋不舍故土情

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小时,我们乘坐的越野车在文市乡坡蔡村停了下来。89岁的娘子军老战士殷世蓉就住在村旁的老屋里。

听到院子外的响动,满头银发的老人蹒跚着走了出来。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屋子里,煤气灶具,油盐米面一应俱全,客厅桌子上还摆着台老式电视机,殷世蓉老人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与青砖老屋相守相伴。

在红色娘子军里,殷世蓉是名炊事兵。她回忆说,那时粮食很困难,经常靠采野菜、木瓜、芭蕉芋充饥;渴了就喝椰子水。“革命的日子苦是苦,可大家都很高兴。”殷世蓉至今念念不忘。1932年底,海南革命处于低潮,殷世蓉被迫离开娘子军,回乡嫁给邻村的青年谢元泽为妻。丈夫劝她一块去南洋谋生,可看着年迈的父母、不满周岁的儿子,殷世蓉摇摇头。无奈,丈夫孤身一人去了南洋。

在马来西亚的丈夫帮人打工赚了些钱,曾几次来信要她带着儿子去南洋团圆。殷世蓉舍不得这片红土地,在老屋与儿子谢自清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海南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资助下,谢自清以优异的成绩从海南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琼海市人民医院当外科医生。儿子成了家,回老屋接母亲一块到城里住,可没多久,殷世蓉还是回到了老屋,并从此再不出远门。

改革开放初期,在马来西亚当上橡胶园主的谢元泽,意外地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居。老俩口重逢,悲喜交加。回首妻子含辛茹苦抚养儿子,留守家园,谢元泽感到十分内疚。住了一段时间,谢元泽要回马来西亚了,他苦劝着老伴:“跟我走吧,让我们一块儿安度晚年吧!”殷世蓉仍然摇着头:“我在这里生活惯了,乡下的水最甜。”

尽管殷世蓉已是89岁的高龄,但她每天晚上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办奥运会、美国世贸大厦遭袭击等国内外大事,老人记得清清楚楚。她对村里的人说,国家强大了,经济发达了,就再也不用远涉重洋,漂泊他乡了。

王先梅——教育后代建农村

去年12月5日,王先梅90岁大寿,四代48人同为她祝寿。没想到这样堂堂一大家,全部生活在农村。

1911年,王先梅还没出生,父母便指腹为婚,把她许配给了邻村的洪学凯。长大后,王先梅和洪学凯双双参加了红军。

那年10月,红军主力奉命撤到母瑞山。娘子军和洪学凯所在部队向山区撤退,途中遭到敌人的追击。敌众我寡,部队边打边撤。洪学凯是机枪手,在前面阻击敌人。突然,敌人打来的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洪学凯不幸壮烈牺牲,王先梅左手腕负伤,至今仍留下鸡蛋大的伤疤。

王先梅一家老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老人教育子孙们扎根农村。儿子何生惯一直在农村当农民,改革开放初期,何生惯看着人家做生意发了,也想借钱到外地做生意致富。王先梅耐心劝导他,做生意要有经济头脑,你不是这块料。咱们海南是祖国的宝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靠着自己的勤劳,同样可以致富。他听从母亲的话,参加镇里举办的科学种植养殖培训班,办起了全乡第一个鸡鸭养殖场。后来又承包土地,建起了胡椒园,槟榔园,成了当地有名的富裕户。

1980年,大孙子何元军初中毕业后,在奶奶的建议下,学会了驾驶。他开过三轮车、拖拉机、大货车,现在又给一家公司开大客车。

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我们遇见了王先梅的曾外孙女莫慧珠。她去年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工厂打工。纪念园要招一批服务员,曾外婆就住在纪念园讲传统,莫慧珠没有“沾光”,而是参加统一考试、体检,被录取为服务员。

卢业香——闻名乡里“热心人”

91岁的卢业香,左手食指短了一截,那是战争年代被敌人枪弹打的。她身体微胖,讲话面带微笑,话虽不多,但掩饰不住一颗火热的心。

当问起当年为什么参加娘子军时,她快人快语,“为了妇女解放,为了不受欺侮”。

作为红色娘子军的一名班长,卢业香也有着不平常的经历。她曾化装农妇,孤身深入敌堡附近侦察,她也曾赤手空拳俘虏国民党的两名“民团”。部队化整为零后,她回到六林岭的家中。这里群山连绵,森林茂密,尽管敌人经常搜捕,但机智的卢业香凭着对地形的熟悉,每次都让敌人扑了空。气急败坏的国民党竟把她年仅21岁的丈夫刘海义抓去,装进麻袋丢入大海。

全国解放后,卢业香长时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是村民公认的“热心肠”。翁炸兴父母死得早,又无兄弟姐妹,缺乏家庭的温暖,卢业香从小把他当作儿子一样照顾。为他生火做饭,缝补浆洗,坚持了几十年。去年夏天,翁炸兴突发急病,睡在床上起不来。卢业香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每天给他洗脸擦背,熬煮稀饭,请医买药。翁炸兴病愈后,动情地跪在卢业香的面前,叫了一声:“妈!”

村里有个叫赵明的小伙子,老实勤快,由于家庭困难,27岁了还没娶到媳妇。卢业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邻村有个叫李丽的姑娘,长得标致,年龄相当,卢业香张罗着为他们介绍对象。她先给两个年轻人讲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又讲勤劳致富的故事,教育他们轻金钱,重事业、重感情。在她的帮助下,两人情投意合,组织了家庭。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每年春节都要带着孩子给卢业香拜年。(《三月风》2002年第12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