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运动员训练管理方面,将取消一队二队之间的严格界限。以往,一队的队员通常有一流的技战术水平,是完成国家大赛任务的主力;二队的球员则相对年龄较小、潜力较大、打法较全。一队二队之间培养目标、训练要求不一样,“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两队之间即使有流动,最多不过五六个。而现在没有一队二队的区分,只有一个国家队。全队分成三个层次,采用积分制排定座次。各种等级的国际大赛、国内大赛,甚至队内比赛,运动员自觉的加练和创新都可以量化换算成积分。
其次在教练方面,整个教练组被纵向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由蔡振华牵头成立奥运攻关小组;第二层为男、女队主教练刘国梁和陆元盛分头负责;第三层为教研组组长——男队为施之皓、肖战和吴敬平,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还配备两到三个教练员,平均每人带四到五名运动员。
这一新的教练机制,避免了以前在管理上存在的某些问题。比如,有些教练员尽管工作努力,但由于大赛任务必须完成,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投在像孔令辉、王励勤这样的“成熟”球员身上。一旦培养出了一个世界冠军,教练员就可以“靠”很多年。但与此同时用在其他小队员身上的精力就势必相对减少了。长远来说,对培养奥运会后备力量不利。新机制实施后,教练员的位置将变得能上能下,一潭水被激活了。(《解放日报》200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