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郑州市郊的黄河迎宾馆被当地人称为“河南钓鱼台”。在过去40多年的历史里,黄河迎宾馆一直负责省委省政府的高级内事接待。而不久前,这家“神秘”的宾馆向普通旅客敞开了大门。“我们正在按照ISO9000和ISO14000等系列标准完善规章制度。”黄河迎宾馆现任总经理沈怀军介绍,这里允许放鞭炮,而且拍摄出来的婚礼录像背景十分大气,一些新人也将婚宴安排在这儿举行。宾馆已经制定计划并上报市旅游局,希望成为郑州市一日游的推荐线路。
另据了解,成都市锦江区准备出售在四川各风景名胜区的一处疗养院和一个干部培训中心。有专家建议,亏损不起,改建的风险又太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卖了。
为什么政府机关办的疗养院大都会出现亏损呢?
某地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位政府官员说:“因为是国家的资产,个人不要对此直接负责,所以就算是赚了钱也流到了个人的腰包。”
知情人士补充说,近年来疗养院、培训中心纷纷跟风高档设施,也从客观上出现了不可避免的闲置问题,使得这些机构勉强度日甚至入不敷出。
山西某地建了一个培训中心,耗资1亿多元。有人指出,如果这些钱是政府投资,就必然存在一个回收的问题;如果这些钱是银行贷款,就有一个还贷问题。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家疗养院和培训中心?恐怕中央和地方都无法统计出准确的数字。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包袱都由国家财政背负。
有人预测,发生在成都市锦江区政府和河南黄河迎宾馆的事,仅仅是中国疗养产业链转型的冰山一角。
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摇篮,北戴河很早就为人关注。1949年解放后不久,北戴河海滨境内有中外别墅719幢,这些别墅在解放后被人们用来作为“人民疗养事业用房”。1954年11月,国务院确定北戴河休养区的使用方针是:为中央暑期办公服务。
在北戴河海滨的主要路段上遍布着中央国家机关的疗养院、培训中心,大约有200多家,是中国最大的休疗旅游区。“旅游业收入占北戴河GDP的70%。北戴河主要是吃旅游饭。”当地官员称,休疗机构和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奠定了北戴河旅游经济的基础。
今年中央取消北戴河办公的消息传出后,北戴河政府的官员们不得不开始思考——长期由政府支撑的疗养经济产业链会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北戴河可能转型的方向将是怎样的?
(《中国青年报》200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