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19日,太原市公安局“110”接到一位中学老师的报案:当天中午,他们学校的7名初二女学生被两辆车劫走,其中两名学生逃离,乘出租车返回学校,其余5人下落不明。刑警大队马上组织了三四十人调查此案。公安局还向全市出租车司机通报,寻找送两名女生回校的司机及知情人。
然而,在派出所刑警对这两
案子结束后,刑警们对这几个把他们“涮”了一遭的小女孩进行法制教育时,她们却表现得非常不耐烦:“我们给你们道个歉,说声对不起不就行了,你们烦不烦?”
得知“绑架”一事后,那些女生所在班级的同学都很“兴奋”,他们觉得“挺有意思”、“挺新鲜”,那7个女生“挺有本事”,她们一下子成“名人”了。
7个十三四岁涉世未深的初中女生,竟然能想到如此可怕的逃课理由,不仅折腾了学校、公安局、家长好几个小时,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而且事后这些小女孩竟然没有一丝愧疚,其他同学的反应也出乎意料。我们不仅要问,这些孩子的道德感哪去了?
“错误主要不在孩子身上。”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如果他每天生活在假话、套话中,那么他自然而然地说假话、套话。”另外,电脑游戏、黄色网页、每天充斥在电视画面里的三角恋,以及杀手、美女、暴力……这一切都在腐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中国妇女报》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