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为北京翰华凯捷技术开发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他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到今年4月23日终止。但去年6月2日,陈先生向公司总经理和两名主管人员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表示他将离开公司。主管领导收到电子邮件后,表示挽留但陈没有接受。公司遂于去年7月11日与他解除了劳动关系,并额外给了他3600元的工作奖励。然而,
虽然陈先生极力否认电子邮件是他所发,但一中院仍判他败诉。主审法官告诉记者,此案的关键就是谁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而确定这一问题的前提是陈先生的辞职邮件是否能成为案件定性的证据。从常理看,只有电子邮件持有者本人才能使用其邮箱地址,尽管在技术上存在冒名顶替的可能性,但考虑陈先生是软件工程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他必然采取较之一般人更完备的措施来保障其电子邮箱的安全性。此外,从陈先生与翰华凯捷公司在依据电子邮件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的相关证据链可以看出,从陈先生电子邮箱地址发出的离职申请是真实的。
相关人士认为,如果陈先生不是软件工程师,如果翰华凯捷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时陈先生不配合,这封辞职的电子邮件还能被法院采信吗?看来,事关重大的事还是落纸为凭据好。(《北京晚报》8.12于海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