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学勤: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

2005-01-2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工作时的李学勤

在学术界,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献学家

于一身,是对考古发现利用最及时、探讨最全面、成果最显著的学者。

  龟甲暗藏“玄机”

“我告诉你啊中间这条是千里线,那边占卜是问要不要祭祀母亲;这边是占卜的结果和祭祀的情况……”。2003年4月,在山东省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重大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李学勤边给记者讲解边很小心地捧着刻有文字的龟甲,他的手还是抑制不住激动在微微地颤抖着。一块黑乎乎的龟甲,怎么能让年近古稀之年的李学勤先生激动不已呢?

4000多年前的商代,文字被最高权力机构独掌着。他们凡事都要占卜,占卜的内容和结果都用图像刻在龟甲和骨头上,这种类似文字的图像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以前仅在河南殷墟出土过商代甲骨文,使得对商代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在河南殷墟。现在济南发现甲骨文,意味着除商都殷墟,济南是商王朝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重镇。这片甲骨文传递来的巨大信息,怎能不让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激动呢!

  醉心于甲骨文

李学勤,1933年3月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兼多所大学教授。李学勤七八岁起迷上了《科学画报》,把书摊上的《科学画报》都买全了。为了买书,他经常不吃早饭、午饭。读中学时,他喜欢浏览科学、哲学类书,金岳霖的名著《逻辑》,他读了好多遍。当医生的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但他投考了清华哲学系。学习期间,甲骨文等富于神秘感的古文字又吸引了他,于是他专读关于古文字的书,钻研起殷墟甲骨文来。他的研究成果受到甲骨学家的赏识,1952年,他应邀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文字缀合》的工作,从此开始了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研究的学术生涯。

担当断代重任

中华文明是古代世界上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又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传流的文明。但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最早的历史纪年即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也只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夏商周三代是有世无年,而夏商周三代是中华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很多中外学者试图解开这一谜底。

1996年5月,作为我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动。工程目标是研究夏、商、西周三代的年代学,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年表,为中华文明寻根。这个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加的专家学者就有200人。

李学勤在学术思路上能入能出,善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论证问题严谨周密,又有极强的预见性。他读书面很广,也许这就是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选择他作为首席科学家和工程专家组组长的原因吧。

李学勤介绍,当时任何一个参加研究的学者,从来没有与这么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合作过,因此,需要经常开跨学科研讨会,互相之间进行磨合,逐渐找到共通点。以“武王伐纣”年代为例,海内外学者已有44种不同说法,年代的范围就有112年的跨度。“工程”的文献学家把有关资料和中外已有不同年数的学说加以搜集、整理和研究;考古学者则对有关考古遗址的遗存进行分期研究,提出系列样品进行C14测定;天文学家用国际天文学界最先进计算软件,对古籍中有关天象记载进行全面考察和推算,再经过反复选择,多方讨论,将武王伐纣的年代缩小到30年范围内,最后选定了公元前1046年。

2000年5月,李学勤和工程组的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盘庚迁殷约为公元前1300年;夏商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三月风・新闻人物》2005年第1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