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入学的王克(化名),研究生学习已经过半,他告诉记者:“剩下的日子也只能在痛苦中熬过。”
2004年7月,王克参加了导师的一个庞大的项目。他的任务是把7000多所中小学校的相关情况由文字转化成一定的格式,然后录入数据库。“7000多个啊,当时脑袋全懵了,感觉要完成任务简直是遥遥无期”。
按导师的要求,到今年10月,王克必须完成规定的任务。200多天内,要完成从200所到7000多所的跨越,王克即使不吃不喝不睡觉,利用所有的时间,也很难完成。
记者问:“为什么不向导师说明一下实际困难?”王克苦笑了一声:“没用的,说不定还会让导师觉得你没有能力而看不起你。”
记者又问:“做这个项目有收获吗?”王克回答:“除了熟悉了这些学校的情况外,专业上一无所获。”
和王克一样,研究生赵文(化名)现在也很累。他一边给导师做项目,一边还得挤时间做毕业论文。去年论文开题时,因为对题目提不起一点兴趣,他找到导师想换题,导师漫不经心地说:“我手里只有这个项目,你不想做这个论文,那去找其他的导师吧。”
如今,导师想让他直接读博士,好继续做这个未完成的项目,但赵文已想得很明白:“我必须跳出这个火坑了。”没什么休息日,有时还睡不好觉,但作为“老板”的导师一个月只给赵文400元。
研究生把导师称为老板已是普遍现象。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认为,“大量占用学生的时间来干和研究方向无关的事,那只能导致学生对导师的敢怒不敢言,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异化。”
(《中国青年报》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