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005年1月,北京市场销售的西方管理类伪书就有106种,其中的《执行力》系列,销量已经突破了200万册。
这些以假乱真的“李鬼们”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呢?记者调查发现,伪书的真正制作者,多是隐藏在出版社背后的“攒书”公司。
北京某咨询公司位于上地高科技园区内,注册资金500万元,员工五六十
“攒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新兴事物、突发事件的书,多由出版商或书商策划,临时集中写手在短期内完成出书,再利用宣传攻势进行市场运作。二是针对一些旧选题,将几本相关图书中的内容,换个角度或描述方式,重新进行拼凑。
“攒书”公司的工作流程是先由策划人员了解图书市场行情。选题确定后,由所谓的编辑部门将图书大纲交给写手,并要求写手在一段时间后提交详尽的内容提纲及样稿,供策划部门评价。随后,编辑部门对写手们的稿件进行“质量管理”。检查图书内容会不会存在明显的抄袭痕迹。审核之后,稿件会被提交给出版社。
经过如此运作,一本由几个写手拼凑而成的图书就摇身一变成为畅销书。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攒书”方式本质上就是对别人创作成果的剽窃。这样的图书往往因为迅速跟进、成本低,而得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今晚报》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