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大学负责学生贷款的老师说,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无需抵押,不论家庭是否贫困,不少学生都愿尝试。但特困生一般是拿不到助学贷款的。原因很简单,银行怕他们还不起钱。该校一位学生需常年看病吃药,家中经济拮据,他如实地填写了自己的情况,贷款申请却总也不能获批。“我只好告诉学生不要把家里写得太穷。”
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对申请贷款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好专业容易获得贷款。有人无奈地开玩笑说,国家助学贷款竟然也“嫌贫爱富”,越贫困的学生反而越难申请到。
“助学贷款带有扶贫和支教性质,风险较大。而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自然不愿承担这种风险。”一位银行人士说。有数字显示,自国家开展助学贷款业务以来,全国有20%至40%的学生在还贷问题上违约。学生违约有多种情况,有实在因还款困难而拖欠的,也有少数恶意逃贷的。
今年2月初,海南省相关部门组织首次助学贷款招标、开标大会却宣布“流产”。应邀参加大会的中行、农行、工行、建行这4家国有商业银行最终竟没有一家愿意承揽助学贷款业务。
商业贷款可以“嫌贫爱富”,国家助学贷款却必须“爱贫助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说,如果不能用市场的方式在学生与银行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信用关系,那么这种银行贷款项目能否持续下去相当不确定。
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表示,应该尽快制订《社会信用信息法》,改变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法律基础的状况。同时,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市场报》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