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京味话剧传承不畅

2005-04-1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曹禺、焦菊隐、于是之……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成立50多年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随着一批批老艺术家的相继退出、一批更多接受西方戏剧教育的年轻话剧演员陆续接班,北京人艺的风格在传承上面临极大的挑战。

应聘演员只会洋戏

最近,北

京人艺对外招聘演员,总共有70多名演员前来应聘。导演顾威说,招聘面试时,95%的演员表演的是“洋活”:或是表演外国戏片段,或是唱外国歌曲,或是朗诵外国小说。而《茶馆》、《雷雨》等话剧的经典片段,却几乎没人表演,更别提唱一段京剧、来一段京韵大鼓了。

“我们那一代的演员,随口就能来一段北京曲剧或是京韵大鼓。而这些,很多青年演员现在都不会。因为不接触戏曲,青年演员难以找到台词的韵脚;没受京韵大鼓之类的京味文化熏陶,排演《茶馆》、《天下第一楼》等京味话剧时,演员很长时间就是‘出不来那种味道’”。

  就是听不出京剧那个味

何冀平成名作《天下第一楼》,取材于京城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在清末民初的发迹史,戏中包含大量的皇城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甚至青楼文化。复排该剧时,一些接替上场的青年演员在排练场上的表现,让导演顾威哭笑不得:

―――戏中一位“小妓女”,要唱一句京剧,练了好些天,仍像流行歌曲。顾威说:“我就是听不出京剧那个味。”虽说那女演员长得挺靓丽,但演的清末妓女却总不对劲。硬是把清末妓女演成了现代“小姐”。

―――戏中的二少爷,是一位一心只想练武术的纨绔子弟。然而,扮演二少爷的演员起先表演武术时,总是踮起脚尖,“怎么看,都像是在跳现代舞。”“满脑子都是西洋音乐剧,根本没接触过中国传统武术。”

顾威说,现在艺术院校课堂上讲的大多是外国艺术,很少提及中国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

(《文汇报》4.8 张裕/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