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终年57岁。他的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去世时仍是个讲师。
有学生回忆第一
晏才宏热爱教学工作。一次,他一进家门就笑着向妻子竖起大拇指,并不说话。妻子问了两遍,他才兴奋地说:“今天我们学校一位水平很高的专家,突然袭击来听我课,课后他就这样夸我:‘老晏,大将风度!’”去年10月8日,一位多年好友探望他的病情。晏才宏坐在沙发上说:“查出来了,肺癌晚期。”说完这句话,没经任何过渡,就开始对朋友描述他刚上完一堂多么精彩的课,神情很是自得。
住院后,晏才宏依然给前去看望他的学生现场画图讲题。即使癌细胞扩散,颅内大量积水,说话已出现困难时,他还对妻子说:“帮我到学校订一间大点的教室,把学生召来。你带上一杯水,我说不出话时给我喝一口,我还想再讲一课。”然而,这个心愿致死未能实现。
晏才宏很有才华。上世纪60年代,晏才宏到黑龙江农场插队。他带了一箱的书,成为农村的“图书馆”。他曾扬言 “随便拿一道欧几里得几何题来,我五分钟内解不出就不算解出。”1978年,他在黑龙江全省20万名考生中以第二名的高分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4年中,他所有功课成绩都是A,学科竞赛屡拿第一。有一次电动力学百分考试,全班学生只有他一个人及格,成绩高达97分。老师赞叹:十几年都没遇到这样的学生了。而今,他昔日的朋友、同学很多人早已是教授、博导,而他至死还是讲师。但是,没有人听到他对自己的清贫有过抱怨。
几乎所有熟知晏才宏的人都认为,他之所以没有发表论文,是因为把主要心思都用在了教学上,为学生答疑、补习占据
了他大量课余时间。为方便接待学生,他贷款在校区旁买了新房,并专门辟出一室,挂上一块小黑板,作为“答疑房”。
有人曾就发表学术论文一事问过他,他的回答是,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
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熟知晏才宏的人都说,他最让人感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
晏才宏幽默。有一次他和朋友出去钓鱼,在车上,大家都抱怨穷,他却突然大声说:“钱我有的是!”大家惊愕之际,他笑着补充了一句:“这回钓鱼的钱我有的是。”满车哗然。诸如此类的幽默常令他的学生、同事和亲友忍俊不禁。
有人称赞晏才宏有“古君子之风”,有人则说他“傻”,而晏才宏却在生命最后一刻说:“作为讲师,我问心无愧。”(《新华每日电讯》《新京报》4.7李柯勇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