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翻阅民国时代《大公报》、《申报》上的评论,都是当时的一些大家如胡适、傅斯年、蒋廷黻、丁文江等写的,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让人在感叹其说理的清晰同时为其文笔的雅致折服。其时的文人学者总会尽量把文章写得深入浅出,文字通畅、优美,字里行间的蕴藉之美、义理之厚让人回味。
现在的时评、文化
汉语写作的这种博雅传统是如何断裂的呢?笔者认为个中原因在于,1950年代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对于博雅的汉语写作是一次打击,大量的综合性院校被裁剪成单一的技术性院校,文科被大量压缩。高校成了培养螺丝钉的流水线,根本就无从顾及学生的性灵与表达能力。(《文学报》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