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家健身中心内,一名学员无意中听到教练对顾客说自己在忙“拼缝儿”。
所谓的“拼缝儿”,是教练想办法让本没有体育特长的高三考生,在高考前夕“成为”体育特长生,享受降低分数线以及体育专业优秀生的待遇。为此,该教练和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招生老师两人可以分享学生为此付出的“费用”。
悉内情的体育老师说,“体育考生的成绩是不公开的,只要招生老师知道他的考号,就能作弊。”中考阶段名不副实的体育特长生也不在少数。
北京市某高校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刚上大学的时候说是足球二级运动员,高考分数挺低的。后来一踢球,他的水平和普通同学差不多。”
相对于个人来讲,集体项目的体育特长生资格更容易获得。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忆说,“这里面问题可多了。上初二那年,我们队打到北京市第二,当时队里好多人已经有体育特长生的认证书了,老师就把‘富余的’认证书给那些关系好的、不是球队的学生,在操作上也就是改个名字。虽说后来有专项测验,但考试简单得很,不缺胳膊断腿的都能通过。” (《中国青年报》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