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外交悄然转型

2005-05-1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05年4月,是中国外交的春天。

4月5日至12日,温家宝访问南亚,与印度签署了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4月20日至2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与印尼总统苏西洛共同签署《联合宣言》,

宣布建立中国与印尼战略伙伴关系。与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会晤后一致同意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步入“最好时期”

2004年10月,中俄签署《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标志着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巩固。

2005年3月,中国、菲律宾、越南三国签订协议,联合对南海进行地质研究和考察,南海有望从“争端之海”变为“友谊之海”。

西边,中国与中亚国家以上海合作组织为纽带,合作面由安全领域逐渐扩展到经贸领域。

2003年10月,中国与欧盟第六次领导人会晤决定将双边关系从全面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连中美关系也传出好消息。2005年4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宣布,美中双方已同意就全面的政治和经济议题举行定期高层对话。美国前任国务卿鲍威尔曾多次表示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甚至是“绝佳时期”。

2004年11月,温家宝在老挝首都万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时说:“中印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2004年9月,温家宝在访问俄罗斯前夕对俄罗斯媒体说:“中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2004年5月,温家宝访问德国时说:“中德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中法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2004年“法国文化年”在中国举办,这一表述成为中法官员的共识。

走向“有所作为”

“中国外交过去主要是被动反应式的,而现在更为积极主动。”

2004年11月,首届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倡议由中方在前一年提出。

2003年6月,胡锦涛主席参加在法国举行的八国集团 G8 峰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接受G8邀请,此前中国曾拒绝G8的邀请。

2002年10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举行反恐军事演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与外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此后,中国分别与上海合作组织、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法国等国举行了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

“经济外交是中国新外交的一个明显特点,而且这个特点将越来越突出。”外交学院周永生教授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逸舟认为,过去中国主要是内向型的目标设置,对国际事务的关注程度不够,“韬光养晦”做得不错,但“有所作为”可能做得不够。他认为,今后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内外兼顾的,既考虑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又关注全球的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未来10年会见证,这实际上是中国外交的一场静悄悄的转型,或者说静悄悄的革命。

(《?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18-19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