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有时间去‘黄昏炼’吗?”“我可没那么‘老孔’,晚上要‘学习文件’。”这样的对话在校园里随时可能发生,校外人士乍听简直就像进了威虎山一样,到处都是“天王盖地虎”。
隐私、避讳与叛逆表达的冲动
校园流行语使用之初,常有保护隐私和表达避讳的目的。比如
情绪、时尚与生活节奏的激荡
学生们时下常挂在嘴边的“晕”、“郁闷”、“挂科”(考试没过)等流行语,不仅说明学生存在无奈、烦躁的情绪,心态不很成熟,也隐含着对高等教育现状的不满。调查显示,27.9%的学生认为创造新词是一种时尚,这种求新求异的心态和极强的表现欲,使他们对新词语充满好感。生活节奏加快也促使校园新词汇流行,学生将文字简化或用数字、英文字母等代替,比如:286(智商低)、7456(气死我了)、我T(踢)你等。(《深圳商报》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