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霍怡来信问:今年大学毕业前,我们学校要求学生填写一份《高等学校毕业登记表》。填表时,看到有“家庭出身”这一栏,大家都不知该怎么填。问老师,老师含糊其辞说,你们爹妈做啥工作就填啥。谁能告诉我们一个“标准答案”?
时代变迁难言“出身”
为寻求“标准
可真要按此“标准答案”去填写,却令人犯难。大学生小刘的父亲曾是一家国企的车间干部,企业转制后到基层当工人,最近辞职加盟一家连锁店。那么他的家庭出身算干部?工人?还是老板?还有一名女大学生更尴尬,父亲7年前从工厂辞职后全身心炒股票,收益颇丰。如果填写“无业人员”不妥当,但填“股民”更是不伦不类。
填写“出身”家长担心
对如何填写“家庭出身”这一栏,这一代大学生涉世尚浅,不知其“利害”。而他们的家长,则大多是当年的“老三届”、“老知青”,很多人就因所谓“出身不好”而历经坎坷和磨难,至今心有余悸。
不合法理应该取消
卢立祥律师质疑道,我们现行的法律是不是规定不同出身的公民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答案如果是否定的,那么所谓的“家庭出身”还有什么必要出现在个人的档案材料中呢?
再把爷爷辈的“家庭出身”一代一代传下去,实在没有实际意义。诚如众多学生和家长所希望的,为“与时俱进”,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能否将“家庭出身”栏从学生材料表格中去除? (《新民晚报》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