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爱遭遇无情
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的负责人对记者说,2002年至2004年底统计的数字表明,中国每年有25万人到28万人自杀,并且
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了一名殉情未遂者,记者和她进行了深切的交谈。
这名备受情感挫折折磨的殉情者名叫王碧文 化名 ,今年27岁,北京某高等院校毕业,现在是某网络公司行政主管。3月18日夜晚凌晨时分,因为与恋人的情感出现了问题,她拧开了自家的煤气阀门殉情自杀。经发现后,王碧文被送往积水潭医院抢救。
王碧文说,2004年初,她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人长得高高大大的,“很帅气,还有气质!”26岁的她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想着早一点把自己嫁出去,可是在谈了一年之后,这个男孩子突然提出要分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是性格合不来。我可是什么都给了他呀,包括这一年来的吃住的花费都是我的钱,现在一句‘性格合不来’就要分手,你说,这事放在谁身上能承受得了?”
3月18日晚上10点,王碧文在网上见到已经“失踪”了三天的恋人,她问他:“如果我死了,你会想我吗?”恋人说“会”。
于是,王碧文告诉恋人说:“你今天晚上要多喝点儿水,等着明天哭的时候变成眼泪吧!”
从网上下来时,她对单位的同事(也在网上聊天)沙沙 化名 说了与恋人分手的事,并吐露出了厌世的想法,在下线前,她对沙沙说:“我这一辈子最好的朋友就是你了。不要忘记我!”
从网上下来后,王碧文打开煤气,静静地躺在床上等死……再醒来时,她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
王碧文从网上离开后,沙沙越想越有问题,就不停地给王碧文打电话询问情况,王碧文没有接听。沙沙知道王碧文一个人在家居住,如果出了意外也不会有人知道,就打出租车来到了王碧文的家。推开门时,浓烈的煤气味道已经散满了整个房间……
沙沙把王碧文殉情的消息告诉那个男孩子时,那个男孩子却没有露面,并让人捎过来话说,像这样一个寻死寻活的女人,就是条件再好他也不敢娶。
研究自杀心理干预的专家发现:有50%的自杀者考虑自杀的事情不足两个小时,就做出了自杀的决定;更有甚者,37%的人仅仅考虑不超过5分钟就产生了自杀行为。
很显然,王碧文的自杀决定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的。在未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爱情后,她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感到悲观失望,最后,抑郁的心情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做出极端的行为。避免这种现象产生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提高一个人的“受挫折适应能力”,并在生活中进行刻意的锻炼,培养永不气馁的斗志。
情感世界里的梁祝效应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发现,八至九成的自杀者都有人格障碍或忧郁症、边缘型人格、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就是说,八九成的自杀行为缘于精神疾病。
2004年11月的一个晚上,辽宁省海城市某电影放映厅发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影院的座椅上紧紧拥抱在一起,像是睡着了,工作人员清场时怎么也叫不醒他们,当伸手去拉他们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变得僵硬一团,不可分离,这对年轻的男女已经双双离开了这个世界。
影院工作人员回忆说,两个人是在当天17点来到影院的。这对男女像所有热恋中的男女一样,进了影院以后姑娘抱着小伙子的胳膊,头依偎在小伙子的肩膀上,小伙子的神情似乎有些庄重。此外,再也没有见到他们有什么异常的表现。只是到了影片结束后,工作人员清场时才发现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
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发现在两人的座椅下面,有一个残留万灵农药的瓶子,证明他们是喝剧毒农药而死,已经死去3个多小时。警方还在座椅上发现一个皮包,里面有女孩的身份证。女孩姓张,19岁,辽宁海城耿庄镇某村人。
皮包内有一份两人共同完成的遗书。遗书的字数并不多,说了几个意思:第一,他们真心实意地相爱了;第二,他们两人的爱情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走投无路,感到非常绝望;第三,他们决意要“一块走了”,对不起生养他们的父母,同时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感谢。
现实生活中,因分手、三角关系、外遇、离婚引起的殉情在精神病科的临床上比比皆是,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爱情完美的面具背后存有一股危险的毁灭力量。
89条短信挽救女大学生
2004年8月25日凌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顿松涛正在办公室值班。凌晨1点时分,值班室的电话响了,指挥中心打来电话说,海淀区某高校21岁的女学生何丽琳 化名 ,因恋爱失败,留下自杀遗书后出走。保卫处在组织人员寻找的同时,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了案,并请求公安机关对这个女孩子的自杀行为进行心理干预,指挥中心要求顿松涛立即赶赴这个派出所,进行紧急处理。
在当地派出所,何丽琳的女同学向顿松涛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经过:8月24日上午11点的时候,同宿舍的几个女同学在何丽琳的床上发现了她留给同学们的一封遗书。何丽琳在遗书中说,她现在感觉到所有的男人都是那样的可恶,因此决定结束自己的一生。
“我们发现了她的遗书后,多次拨打她的手机,手机开通着,就是不接电话!”一位叫李玫 化名 的女同学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在建立反劫制暴谈判机制较早的一些西方国家,以及受这些国家警务活动影响较深的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警察机关,凡担任反劫制暴谈判任务的谈判手,都要承担对自杀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任务。作为海淀警方的反劫制暴谈判专家,顿松涛对自己的使命有充分的认识,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对任何一种自杀行为进行心理干预!
经过慎重考虑,谨慎地编撰提问语句,顿松涛发出了第一条短信:“我是警察,我是来帮助你的。能回个电话吗?”何丽琳并没有理会这条短信。
经了解,同居室的李玫同学和何丽琳非常要好。李玫来自大别山区的农村,家里非常困难;何丽琳家住北京,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何丽琳和李玫非常要好,两个人是班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对子”。
于是,顿松涛发出了第二条短信:“我和你的朋友李玫,还有你的同学们都很担心你!能给我们回个电话吗?”紧接着又发出了针对她现在心情的第三条短信:“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事,只有这样才能长大。”
终于,大家等来了何丽琳回的短信:
“我的事情与你们无关!”何丽琳回的短信虽说口气硬了一点,还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整个派出所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顿松涛小心翼翼地发出了第四条短信:“夜深了,你冷吗?送件衣服给你吧?”
在接下来的4个小时中,顿松涛和何丽琳保持着短信沟通。他差不多每隔10分钟都要发一次短信,和何丽琳交流着对人生的认识,倾听着何丽琳恋爱中的喜怒哀乐,站在一个大哥哥的角度,向她讲述着自己和夫人恋爱中的故事,表明恋爱就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到底者才是胜利者,不能为偶然的失败而苦恼。同时,他对何丽琳的恋爱变故表示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顿松涛不仅时刻避免在短信中出现忌讳的“死”字,也从没有在短信中问何丽琳为什么自杀。根据自杀心理干预理论的研究,当谈判者面对自杀者时,要尽量避免直接提问自杀的理由,因为,这样会给自杀者提供痛苦回忆的开端,给自杀者的心理造成刺激,容易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何丽琳发来了一则更让顿松涛为之兴奋的短信:“一个人如果死在水里,脸会不会肿得很难看很大?”
顿松涛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下没有问题了!女性自杀者,特别是女孩子,如果在自杀时还很在乎自己的外貌,就证明她热爱生活,就有说服她的可能。
想到这里,顿松涛灵机一动,给何丽琳发了这样一条短信:“当然很难看,而且尸体还会腐烂,遭受不明动物的啮咬,家人根本无法辨认,需要毛发鉴定等手段才能鉴定出来。”
在这里,顿松涛耍了个“小聪明”,给何丽琳讲了人死后的恐怖状态,让何丽琳对死产生了厌恶。
这条短信发出后,顿松涛接连给何丽琳发了好几条短信,但何丽琳都没有回短信。这种状况持续了40分钟左右!这一下,顿松涛慌了神,这是怎么回事呀?在这几个小时的交流中,可是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7点15分,顿松涛的手机响了,是短信!他打开手机翻盖,啊,是何丽琳的短信,她在短信中说,很抱歉,刚才手机没电了!
顿松涛赶忙回短信,问她是不是吃饭了?
她在短信中说的一句最让顿松涛兴奋的是:“你放心吧,去吃点东西吧。”
在顿松涛吃完早饭回到派出所后,何丽琳再一次发来了短信:“你们不要为我担心了,我没事,会回去的。”
“你一个人不安全,我过去接你吧。如果你不想让我知道你在哪里,我们约个地方,我过去接你。”顿松涛发出了第87条短信。
“你为什么想见我?”何丽琳直接问道。
“多一个朋友,不行吗?”顿松涛立刻反问,这是他发给何丽琳的第88条短信。
根据有自杀倾向人的正常心理反应,顿松涛知道,何丽琳现在考虑的是回去后怎样和同学讲这一夜的经历,回到自己住的地方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
所以,顿松涛没有等何丽琳回短信,立即发出了第89条短信:“大家都很关心你,你的归来会让她们非常高兴,李玫已经等了你一夜了!两只眼睛哭得又红又肿!”
“谢谢你,你放心吧,我会处理好这件事的!”何丽琳告诉顿松涛,她已经决定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再也不做傻事了!她现在要回到她的姨妈家去,她的姨妈并不知道她出走这件事。
20多个小时过去了,顿松涛发出了89条短信,挽救了一个女大学生的生命。 (《检察风云》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