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密使”曹聚仁

2005-06-23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曹聚仁

1900年出生的曹聚仁21岁时到了上海,后在上海艺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公学等大学任教,

并撰写评论和杂文。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他出入上海闸北战场采访战地新闻。1950年,曹聚仁从上海到达香港工作。

1956年7月11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讨论接见原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时任《南洋商报》特派记者的曹聚仁之事。曹聚仁的女儿曹雷回忆,当时曹聚仁已经到了北京。“大约在1956年夏天,他写了一封信给我母亲,让她转交给邵力子先生。后来可能是邵力子向上头做了汇报,让他不妨来接触一下。”曹雷说。那时,已6年未同丈夫见面的邓珂云立即带着小儿子曹景行赴北京。

10月,曹聚仁再次来京,邓珂云后来在笔记中记载:“……这次毛主席接见了他。”1958年8月,毛泽东再一次接见曹聚仁,让他将中共金门炮战的目的主要是对美不对台的底细,转告蒋氏父子,曹聚仁后来在报纸上以“郭宗羲”之名发表了独家文章,透露了中共炮轰金门的“醉翁之意”。

曹聚仁的“密使”角色,与他和蒋经国的渊源有关。1940年,为了小曹雷的出世,曹聚仁夫妇决定在相对安宁的江西赣州安家。没多久,蒋经国找上门来,以“老师”相称邀曹帮助自己主持赣南的《正气日报》。曹雷说 “我出生后,蒋经国和蒋方良专门找了一个士兵挑了鸡蛋到我们家来看望,母亲说,蒋方良还抱过我。”曹与小蒋的联系一直保持到1949年。

另一方面,由于早期做记者、文人,曹聚仁交了很多朋友,有国有共,民主人士邵力子又是曹聚仁的老师,这或许是他充当中间人最大的优势。

1972年,曹聚仁在澳门去世。周总理亲自拟定了墓碑碑文:“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之墓”,为曹聚仁的一生做了定论。

(《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18期 李菁/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