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2日,价值3.3亿美元“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在4.31亿公里的太空飞行后,它所发射的撞击舱将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
据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这次事件是1994年“彗木相撞”之后的又一次天文热点事件,所不同的是,上次人类在被动地观测木星挨撞的“悲壮里程”,这
次则是人类转守为攻,主动去撞击彗星。在撞击过程中,撞击舱将携带照相机冲向彗核,拍下一幅幅精彩照片,直至“壮烈牺牲”前2秒钟。在“以身殉职”前,它已将图像和数据发回宇宙飞船。宇宙飞船自身也带有高分辨率的相机和红外分光计等精密观测设备,在离彗星仅500公里的安全距离近距拍摄撞击时冲天而起的蘑菇云,记录撞击坑的大小、深度、形状和内部结构,分析从彗核内部喷射物质的成分,并将观测到的宝贵图像和数据传回地球。由于彗星含有太阳系最原始的物质,这些图像和数据在帮助人类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秘密的同时,也会帮助揭开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之谜。另外,这些数据也为防止彗星撞击地球提供了宝贵资料。
王思潮介绍,预计这次炮轰彗星将发生在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3时52分,炮轰后6个半小时彗星将开始进入我国夜空视野。这有利于我国公众对炮轰后喷射出的大量“暴风雪”和尘埃气体云团的观测。(《中国青年报》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