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院士于2005年7月6日病逝,享年86岁。他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学术界赫赫有名。
学术成就有口皆碑
从“黄漫
1945年8月,他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做了莫特的博士研究生,两年中黄昆完成了三篇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后来被称为“黄漫散射”。1947年5月中旬,黄昆在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处短期工作。玻恩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量子力学和晶体原子运动系统理论的开创者,在玻恩的帮助下,黄昆开始撰写《晶格动力学》专著。后来,玻恩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说:“书稿内容现在已经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论。”这部书多次再版,且被译成多国文字。
1995年,黄昆获得了陈嘉庚物理奖,这是国家最高奖。
吮吸物理精华的“跛腿生”
上中学时,黄昆的数学成绩非常好,但“语文课没有学好,到高三时已接近不及格的边缘。老师出作文题,我不是觉得一句话就解答了,就是觉得无话可说。这可影响我一辈子啦!报考清华大学、北洋工学院,都是由于语文成绩太差而未被录取。”
1937年,黄昆被保送进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当时国内量子力学尚被视为一门新鲜深奥的学问,在三四年级我便通过自学,初步掌握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实验课,老师严格要求基本操作要正规化。我接受了最初的科学实验的基本功和工作态度的训练,培养了我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学风及实践动手的能力”。
1941年,黄昆出色完成了大学学业,荣获燕大颁发的“金钥匙”最高荣誉奖励。继而,他考取西南联合大学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的研究生,为他以后出国深造打下基础。
上台执教26年
1951年底,黄昆踏上了回国的路程。留英数年,他带回国的“大件”就是一台打字机。当时我国百废待兴,急需培养大批物理学人才,黄昆毅然暂时中断已从事多年的研究项目,应邀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授。
他率先提出在北大开设“固体物理”及“半导体物理”课程,从事“两弹一星”研究的许多科技人员都从这里走出,或者曾经聆听过他的授课。那时,无论国内国外都无现成的教科书可供借鉴。黄昆在多年改进讲义的基础上所著《固体物理学》以及与谢希德教授合著的《半导体物理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理工专业学生和科研人员必读的著作。
治学做人要求严格
在学术上,黄昆对自己、对同事要求很高,几近苛刻。他看科学问题的眼光非常犀利,发现问题马上指出。黄昆不仅治学严谨,而且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上世纪80年代刚实行个人所得税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工资超过了起征点,主动向税务部门提出。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别人招待黄昆吃晚饭,他要求按最便宜的点菜,饭多盛了一小碗,他坚持要退回去。但对待他人,他又非常慷慨。上世纪60年代初物资供应很紧张,黄昆在北大教课,经常将自己的牛奶让给体弱的年轻同事喝。
“黄-里斯因子”与爱情佳话
在利物浦大学,黄昆和他当时的助手艾夫・里斯小姐合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后以“黄-里斯因子”而著称于世。艾夫・里斯小姐是威尔士人,黄昆的聪敏与敬业深深地吸引了她,而里斯小姐的学识、勤奋和温柔美丽也给黄昆留下深刻印象。1952年4月,里斯远涉重洋追随着他来到中国,不久他们组成了令人羡慕的家。里斯的中国名叫李爱扶,1959年起,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电子学工程师。
(《北京青年报》7.11《新民晚报》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