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短辑

2005-08-1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建立和完善贫困监测系统 焦国栋在2005年第4期《中州学刊》上说,遏制农村脱贫人口的返贫现象,必须建立和完善贫困监测系统,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量化的、动态的监测,对各种贫困资金的使用方向及使用效益进行跟踪分析与评价。同时,也要对城市的贫困状况进行监测。

抗战时期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胡岩在2005年第3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上说,美国的官方和民间对于西藏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共识,在20世纪初年就已经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中国西藏的战略地位上升,美国政府于1942~1943年派出托尔斯泰―杜兰“使团”入藏,第一次与拉萨的西藏地方当局建立了官方联系。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美国政府坚持视西藏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西藏的地位问题上明确地表达了与英国政府的分歧。这在客观上帮助了中国人民反对英国分裂西藏的斗争,也成为美国政府日后无法公开支持西藏独立的一个制约因素。

对瞿秋白定位的认识 杨胜群在8月9日《光明日报》上说,一些人用一般文人的特点去分析研究瞿秋白。同毛泽东一样,瞿秋白是一个文人,但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在较长时期内专门从事过文学创作、翻译和文艺理论与批评工作,我们当然要深入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但更要重视他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在革命理论、政治理论上的贡献。

我国水资源变迁的历史回顾 邹逸麟在2005年第3期《复旦学报》上说,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实由历史积渐而成。环境恶化诸问题中,以水资源枯竭最为严重,而又以黄河流域最为典型。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入侵,在黄河上游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屯垦戍边,开发农耕,就成为汉族王朝长期的国策,以至积千年之累,西北地区水资源消耗殆尽。黄河中游关中地区因千年建都,统治阶级竭泽而渔,随着森林的大量砍伐,水资源也濒临危机。黄河下游平原因西汉以来单一农耕经济的确立,庞大帝国对粮食的需求,进行极度的开发,加上中上游水土流失的影响,河道淤浅,湖泊淤塞,水环境也在逐渐恶化。汉唐的繁荣实以牺牲黄河流域环境为代价,但又实出无奈,这是我国数千年来两难的抉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