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段生馗:为记住那段历史

2005-08-2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段生馗向参观者介绍他的收藏品

段生馗现在是腾冲农行副行长。由于他的收藏,我国有了第一个民间投资、收藏的抗战博物馆。而他收集这4937件抗战文物,用了20年时间,花尽了

所有积蓄。

刻在心底的记忆

1965年,段生馗出生在距云南腾冲县40多公里的蛮乃寨。这个汉族寨子,在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后,经历过多次“清乡”,当地的民众有着数不清的血泪辛酸。

生产队的饲养员官三公说话像女人,而且一辈子没有结婚。“后来我才知道,官三公8岁时,一次日本兵来清乡,他正与伙伴们捉迷藏,日本兵看到这个光屁股小孩,将他揪住,一刀切掉了他的小鸡鸡……

这些惨痛的故事,深深地刻在了段生馗的脑海里。

破钢盔、残刀刺在段生馗的家乡随处可见。他用这些作道具,领着村里的小伙伴玩打仗游戏。为了游戏方便,孩子们都把从家里拿来的“道具”集中存放在段生馗那里。“那时候有200多件。”他回忆说。

1983年,段生馗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收藏的文章,从此,他便开始收集抗战物品。

坚持理想不放弃

4937件抗战文物,从小小的钢盔、刺刀到枪、炮,每一件都凝聚着段生馗的心血。收藏这些文物到底用了多少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了收藏,他将政府赞助过自己的6万元和自己的全部积蓄都倾注在这方面。

在段生馗的收藏生涯中,他彷徨过,面对诱惑也动心过。

1986年,他刚参加农行的工作。“那时候我想,自己要努力工作,不能再玩这些东西了。”父亲知道了他的想法说:“人的职业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如果要取得成功,还得靠兴趣引导。”段生馗听从了父亲的意见,继续着自己的收藏。1999年,他当副行长2年后,再次面临抉择:到外地去交流,可以继续升职,但只能放弃文物收藏。思考了很久,段生馗决定留在腾冲,继续收集抗战文物。

几年前,有个老板,要出150万元买断他收集的所有抗战文物。“我斗争了很久。为了收集文物,我一贫如洗,背负了债务。可如果卖了这些东西,就违背了我的原意。”他拒绝了对方。战争时期,许多日本士兵带着的小行军锅上面都刻了自己的名字,段生馗收集了100多口这样的锅。一天,有5位日本游客来找他,无意中看到有口锅上刻着“井上”的名字:“其中一位女士突然对着锅跪倒在地,说这是她父亲的遗物,愿意出2万元人民币买。”段生馗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这是侵华日军的罪证,我不能卖!”段生馗说,自己之所以能坚持理想,是被老百姓所感动:“有不少老百姓,知道我搞收藏,我向他们买东西,他们都不好意思开价,直说‘你要就拿去吧’!”对比较珍贵的东西,老百姓只象征性地收他5元、10元。

有时候,妻子也会埋怨段生馗,为搞收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虽然是银行的行长,可我家里连电冰箱都没有……”

2005年7月7日,段生馗用20年时间,花尽所有积蓄收藏的4937件抗战文物,终于从10多个“藏身之处”走到了一起:这一天,我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收藏的抗战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开馆。

段生馗对今后的打算是:首先对文物进行保护,并挖掘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其次,有了国家认可的博物馆,可以收集与滇缅抗战有关的大炮、坦克。另外,博物馆运行进入正轨后,将在昆明、香港等地展览。等到资金充足,办一个网站,成立一个研究机构,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经济日报》8.19)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