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出版的《历史学家茶座》创刊号,发表一篇王曾瑜先生《空头主编与南郭先生合作的等外品――评〈中国通史〉彩图本》,指出该书主编戴逸、龚书铎是“空头主编”,并指出该书的宋代部分“至少有七处硬伤”。7月8日,《文汇读书周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戴逸先生,戴先生表示:“我们欢迎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这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在报刊上进行批评与反批评的文章了。当今学术方面的书籍不计其数,报刊上也有不少“书评”,但是,大都是捧场的,一片赞美声,很少有批评的声音。对于一部图书,读者有批评的权利,而被批评者有反批评的自由,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优良传统。至于说《中国通史(彩图版)》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读者自有公论。
我曾参加过多次学术研讨会,往往觉得缺少一种争鸣的气氛,也许是碍于面子的关系吧,说是学术讨论,有的根本不争论,你好我好大家好,尤其对于名家更是大加捧场,这样的研讨会对于学术研究有多少好处?对于参加研究会的学者有多少帮助?
学术争鸣是促进学术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不过,我以为,学术批评要注意一下风度。记得吴晗先生曾经写过一篇《争鸣的风度》,他说:“要使学术争论健康地展开,真正做到百家争鸣,推动学术水平的提高,而又心情舒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得讲究一下争鸣的风度,那就是第一大家都平等,有权讲道理;第二道理要科学,能够说服人;第三共同的语言,一致的口径;第四道理要讲透,态度要正确。”吴晗先生是我们史学界的前辈。人们敬仰他,怀念他,他的争鸣的风度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汇读书周报》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