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厅。有着“敢说、敢做”口碑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罕见地批评地方官员,用词之严厉,近十年来少见。张保庆将教育领域一些严重问题的责任归咎于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的不作为。
新闻发布会突然“转向”
发布会上,首先由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发
没有料到的是,紧接着,一个个“训斥”连珠炮似地打向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训斥”是由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发出的,“目前仍有海南、天津、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新疆八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动作,部分高校、银行也对助学贷款工作不重视、不落实,至今全国有400多所高校没启动国家助学贷款。”
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中央部属高校的贷款贴息全部由中央财政负责,而地方高校的贷款贴息则由地方政府出。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掏这部分钱,一心想着等中央财政的补贴。
地方政府受到震动
在张保庆看来,目前高教领域最切实际的,是能保证每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当前情况下实现教育均衡的最好手段,也是最大的公平。张保庆重点点了天津的名,“像天津,是没有理由做不到的。”
发布会之后的第二天,即有消息称“天津否认助学贷款执行不力”。张保庆笑着说,“我也知道天津连夜拨出去300万贷款,只要把住2005年7月的时限,就是一个都没贷出去。”
另一个众矢之的海南也连夜行动起来,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亲自督阵。
海南省教育厅计财处处长林岗说,“银行考虑到自己的部门利益,国家对银行有个风险警戒线,如果不把助学贷款单独拉出来考核,势必突破警戒线,从而影响到银行员工的奖金收入。所以,银行对此很不积极。”银行没有积极性,学校又不愿承担压力,地方政府不作为,局面往往陷入恶性循环。
地方政府不作为的原因
张保庆承认,公信力的缺失主要源于教育问题堆砌如山,从义务教育变成非义务教育,到教育乱收费,从应试教育到招生不公,等等。
人们相信,张保庆的讲话,并不代表他个人,而是表明了中央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即根治地方“不作为”的顽症。
其实,不独学贷问题,教育部多次强调的乱收费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肠梗阻”现象已成顽症;也不独教育部,在今年宏观调控中,地方消极应付的情况也屡屡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认为,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与行政监督、资源配置和行政立法有关。“所以,才会出现地方政府欺骗总理,而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执行机构的国务院却缺少后援监督。”
专家认为,一系列事件所折射出的是政绩考核的缺漏和法治权威的缺欠。(《?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