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将全面免费。这一消息让社会各界为之一振。
长期以来,中国的义务教育只是免除了“学费”这一项,在“一费制”的名目下,学杂费和书本费仍然需要家长承担;在一些寄宿制学校,家长还需承担寄宿费。
免费试点已有先行者
今年的政
但教育部并无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免费”政策的决定权,因为涉及到财政等诸多部门,非党中央、国务院不能决定。据了解,修改后的《义务教育法》有望在明年获得全国人大通过,“十一五规划”今年年底出台。也就是说,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的时间表很快将见分晓。
今年以来,已有海南、广东、四川成都、山东东营等地试行各种形式的义务教育免费。其中,广东的力度最大。广东省委、省政府日前决定,从今年秋季入学开始,在全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试点,2006年秋季起逐步推广,2008年秋季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
但由点到面,即由地方试行到全国推广,仍有很长的路。而实现这一目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各级财政负担比例问题。
中央酝酿化解财政分担难题
“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中央将支出多少还没有计算”,教育部财务司综合处处长胡延品说,“财政分担比例就更为复杂”。
对于财政分担,目前的三种意见分别是:按项目分担、按比例分担和逐级转移支付。财政部的一个课题组正在按照国务院要求,就义务教育中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担比例进行研究,但方案迟迟未出。
权威人士透露,在重构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这一大框架下,目前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只是其中的前两个环节。后续工作还包括:制定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线、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均等化拨款制度和建立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制度。“全面免费只是降低了门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进来读书”,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说,“然后再解决深层次问题”。包括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投资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公共财政转型只是开头
在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之际,中央以加大中央支出这一方式来暂时缓解矛盾。在《2006―2020教育纲要》草稿中,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有所规划,2010年为4%,2020年为5%,而目前(2004年)仅为3%。
财政连年增收,而增收的那部分总是没有教育的份,专家们担心“后续工作”如果不抓紧落实,公共财政刚刚迈出的几小步,比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免费等,也可能重走回头路。(《新闻周刊》2005年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