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次评级、评薪,全国戏剧电影界只有四名演员定为一级,其中一位就是舒绣文。
舒绣文1957年从上海电影制片厂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那年10月,剧院为庆祝前“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演出鲍戈廷编剧、葛一虹翻译的剧本《带枪的人》,列宁第一次在新中国的舞台上出现。
那
一次,一位保加利亚的戏剧专家来看戏,注意到了舒绣文,问欧阳山尊,“那位坐在舞台后面打字的女演员是谁?”山尊说刚从上海调来不久,是一位很著名的大演员,自愿来演群众角色的。那位专家说:“大演员演没有一句台词的群众角色,当活道具?!我就看出她不一般,你们国家有这样的好演员,真了不起。”
可惜舒绣文在“文革”中不幸去世,年仅54岁。今年是她90岁生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她开了纪念追思会,大家都怀念舒绣文大姐,说她不但戏演得好,人品也好,戏德更好。她在剧院没有一点大演员的架子,哪里需要,她就到哪里去应场,俗称“救火员”。例如:《风雪夜归人》中缺少一个扮演女学生的只有六句台词的群众角色,她也认真去演。 (《新民晚报》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