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院士增选考验中国科学界

2005-10-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目前,两院院士增选进入评审阶段。今年够资格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分别为295名和526名,而两院增选名额不超过120人。

5月18日和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相继发布关于院士增选工作中反对不正之风、

重申选举纪律、保证选举质量的通知。连续两次发布通知,这还是第一次。

85岁的两院院士、工程院发起人之一的师昌绪回忆,10年来,在我国围绕院士增选和不让候选人增选成功,发生了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

为选院士,想出各种方法

现在为了选上院士,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部分候选人一改过去的“被动宣传”,纷纷花钱在圈内媒体上争相露脸,以期提高知名度,为当选铺下基石;送材料,召开学术活动来介绍自己,“本来学术活动还算正常,让大家了解认识这个人,但有个别候选人在学术活动时好吃好喝再加送礼送钱,这就变味了”。

所在单位也在积极地“跑动”,“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名额,帮助候选人竞选。派出一些同志在一段时间就以这个为主要工作。”

事物总有对立面,候选人及其单位拼命想上,就有人拼命想不让你上。根据增选规则对候选人进行公示后,一般会有一些投诉。按照对投诉处理的规定,学部会派3到4位院士去候选人所在单位调查。“本来投诉是正常的,问题就出在过了截止日期的投诉举报,将信寄给每个有投票权的院士个人。接到信的院士总是要看看吧,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也没法去调查,结果由于本来竞争就很激烈,如果几位候选人情况大体相似,被投诉的那个候选人很可能就因此被淘汰了。”

“当了院士,就等于有了聚宝盆”

“院士是终身荣誉。当了院士,不退休,社会地位又高,还能享受房子、车子、奖金等各种补贴,就等于有了聚宝盆。”师昌绪坦率地指出,正是这个天壤之别,让大家对院士增选“趋之若鹜”。

“但是现在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把院士抬得太高了。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等单位把拥有院士的数量当做先进还是落后的最主要指标,A单位有50多位院士,B单位40多位,A单位院士比B单位多,好像就显得A单位更厉害,地位就高。”

“正因为院士就相当于一个聚宝盆,要啥有啥,所以每个人都想往里钻!”

院士队伍扩大面临道德考验

“有的当了院士以后变成学霸了,周围有很多研究员和学生,形成一个学术圈,他们很容易申请到这个领域的重大项目课题,别人很难进入。而且到处招摇撞骗,担任不少职务,还拿人家钱。”

记者曾在某网站看到一篇文章说某位院士兼职45项,其中有些职务一年可以拿到10万块钱。

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分别有一个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难道不能让整支院士队伍都既有学术水平又作风正派?有很多人认为整个社会风气都趋于浮躁,短期内难以改变。师昌绪则持乐观态度,强调说,只要控制好了两点,“不神化院士,没有不正当的投诉行为,院士增选一定可以成功,院士群体还是一支过硬的队伍”。 (《科学时报》9.23)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