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品味民谣

2005-10-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农村老家,产粮产棉也产民谣。我虽年近古稀,却爱品味那生动形象、押韵好记的民谣。

记得解放前,家乡人挂在嘴边的民谣是:“五个月吃山芋,七个月吞菜糠。大人挨饿能忍受,小孩一饿就哭喊”;“今年巴望明年好,明年还穿破棉袄。”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向往着“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

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可是,穷困面貌却迟迟改变不了。那时有一首民谣:“我们队长大老魏,满心要学大寨队。一片心血全白费,社员两年没分配。”穷到什么程度呢?“七千(工)分、八千(工)分,不如老母鸡窝里蹲。”为什么如此呢?是因为“你来我也来,上工带打牌;你走我也走,工分三六九;你穷我也穷,生产大呼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家乡民谣也增添了全新的内容:“大包干,大包干,收的粮食堆如山。集体个人都能富,国家忙着盖仓库。”群众是:“穿新衣,盖瓦房,光棍汉带新娘;忙生产,干四化,齐心奔小康。”

随着农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农民对生活的需求也高了:“吃的讲营养,住的讲宽敞,穿的讲漂亮,用的讲高档。”

当然,民谣也有揭露不良现象的,“儿子媳妇盖楼房,老头老太住路旁,你说荒唐不荒唐。”十分有力地抨击了一些人不养老的行为。

(《中国老年报》9.2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