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的人类肿瘤是环境致癌因素引起的。在生活环境中时刻存在着致癌的危险因素。专家们指出,与其恐惧逃避试图“零接触”,还不如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安全接触。
动物致癌不一定就是人类致癌 目前得出的致癌作用的结论大多数来自动物实验,使用的剂量也较大。是否可用这种动物实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癌症是体内外两方面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致癌过程。
遗传多态性 同一致癌物对人群中不同个体的致癌作用是不一致的。在相同接触条件下,有的人发癌,有的人就不发生癌症。这就是遗传多态性(易感性)。不同个体对化学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
对致癌物可以安全接触 致癌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有致癌作用,同时必需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不一定会致癌。因此,限量接触是安全的。
对致癌物要权衡利弊 苯可导致白血病,但其工业用途甚广,目前仍在使用。大剂量的糖精可导致膀胱癌,但小剂量糖精对治疗糖尿病有利。三氯生对保护口腔、牙龈有益。小剂量砷有治疗作用,中草药中有安神作用的大多含铅,低剂量的砷、铅都是有益的。许多化学物质都有致癌危险,要权衡利益和危害,然后作出选择和处置。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致癌因素,但同时,在日常食用的一些食物中就有天然的抗致癌物质。比如,谷物、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中的香菇多糖等;大豆以及洋葱、青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海产品(特别是沙丁鱼)、肉类(特别是动物肾脏)以及大米、谷类是含硒较多的食物;茶叶中的茶多酚;大蒜中的大蒜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菜花、花椰菜、卷心菜、黄芽菜等食用后产生的异硫氰酸盐;花生、芝麻、玉米、葵花籽中的维生素E,都是很好的天然抗致癌物。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胜年研究员归纳说,毒性是物质的属性,反映危害程度的大小;安全性是人在什么条件剂量下能接受的程度,这与使用剂量、吸收途径、使用方式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有科学认识,完全不必谈癌色变、盲目跟风,就不会出现像得知牙膏中含有微量三氯生便引发“牙膏致癌”那样的过激反应。 (《新华每日电讯》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