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国”考证 廖大珂在2005年第4期《厦门大学学报》上说,永乐年间,“日罗国”入明朝贡,然而“日落国”究竟位于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事实上,中国记载的“日落国”即阿拉伯人所谓的Djabulsa,中国史籍中又称“茶弼沙国”,指的是欧洲,而永乐年间入贡的“日落国”即罗马教皇国。
如何看待明清官修史学 向燕南在2005年第4期《求是学刊》上说,明清时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国家组织大规模的修史活动频繁,编纂了大量卷帙庞大的历史著作。官修史学实质上是一把“双刃剑”:在繁荣文化、发展学术的同时,也必然扼杀了学术的自由发展,或抑制了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溯源研究 刘超在2005年第4期《安徽史学》上说,对中国人种起源的探讨是20世纪上半期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话题,经历了一个从“西来说”到“土著说”的过程。这一转变,考古是个重要原因,但其中蕴含了一定的民族情感,二者共同促成了“土著说”的确立。
14至15世纪中国帆船的非洲航程 沈福伟在2005年第6期《历史研究》上说,13世纪下半叶,中国帆船保持着和索马里、肯尼亚以及桑给巴尔岛的通航。元朝使节出访了摩加迪沙、帕特和泽拉。郑和第五次航行时,中国帆船最先进入好望角海域,比迪亚士早60多年发现好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