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科院知识创新之路

2006-04-0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8年,中国科学院真正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创新工程有六大亮点。

亮点一:30岁的年轻人当上研究员 1999年,中科院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以“按需设岗、按岗聘任、择优上岗、动态更新”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聘任制,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

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新机制,明显增强了科技和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一批30岁左右的青年科学家受聘为研究员。由3个研究所整合而成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40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已经占到了80%以上。

亮点二:不再评职称 从2001年,中科院停止了传统的职称评审工作,以岗位取代“职称”。“研究员”不再是依据资力和能力评审出的一种技术职称,而是根据科技创新和研究所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种岗位。只有符合岗位基本条件且通过公开竞聘的人,才能取得“研究员”岗位。不符合发展需要的人不仅没有评职称的资格,而且要寻找其他的工作岗位。

亮点三:把富余人员分流出去 2002年,中科院规定对所有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到2005年全院50%的创新岗位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到2010年全部完成人事代理。人事代理制使研究所科研项目可以根据阶段性需要和经费状况慎重用人,人员数量可随科研任务动态变化,对聘用人员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

亮点四:整掉了不少官位 近年来,中科院对45个研究所进行了所际调整,整合成为15个研究所(院),进而集中了优势力量来解决重大科研问题。

亮点五:科技人员工资绩效优先 中科院全面推行了体现绩效优先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的“三元结构”分配制度,试行了研究所法定代表人年薪制、特殊拔尖人才协议工资制、项目聘用人员合同工资制,探索出了知识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形式,形成了以“三元结构”分配制度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系,彻底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制度。

亮点六: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8年来,坚持创新跨越,竞争合作,已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并且硕果累累。(《中国青年报》3.27)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