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导演哈斯朝鲁看了北京台的一个纪录片,片中讲述的是北京胡同里一个剃头匠的故事。剃头匠姓敬年过90,念过私塾,有80多年的剃头经历,为傅作义、梅兰芳等剃过头……
哈斯朝鲁决定拍个关于剃头匠的电影,而且就让敬大爷来演主角。经过一番周折,哈斯朝鲁终于找到了93岁的敬大爷。
2005年12月
没过几天,哈斯朝鲁发现敬大爷反应越来越迟钝。一天,敬大爷突然听不懂导演的话了。原来敬大爷发现台词越来越多,心理压力大,晚上靠吃安定片睡觉,那天半夜,敬大爷吃了两片,拍戏的时候就犯迷糊了。
《剃头匠》里的最后一场戏是敬大爷一个人坐在那儿,看着自己的遗像。可拍摄前,敬大爷躺在沙发上,脸色苍白,浑身都湿透了。
将近一个小时过去,敬大爷缓过劲来说,导演,咱们拍吧。哈斯朝鲁说,您得赶紧去医院。敬大爷说,您要是再不拍,说不定就拍不上了。为了让敬大爷赶紧去医院,哈斯朝鲁把最后这场戏的四个镜头合成一个长镜头。开拍时,工作人员把敬大爷扶了过去,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孤独的老人看着自己的遗像。本来这个镜头只有十来秒,但哈斯朝鲁拍了两分多钟都舍不得停,眼泪忍不住往下流。等喊停时,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流泪。
《剃头匠》拍摄完成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几个国外电影节上拿了奖。有人问敬大爷,你觉得这个片子好么?敬大爷说,好,好。又问,你演得好吗?敬大爷说,我觉得不好,本来应该做得更好,我想给导演说一下看能不能重拍一下,这次我不要酬金。
如今,敬大爷的身体还硬朗,仍住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过着北京城内最普通也是最平淡的生活。他经常到老主顾们那里上门剃头、聊天,回家后拨弄着自己那座每天慢五分钟的老座钟。(《大众电影》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