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街小巷的餐馆,如果直译它们的英文菜单,你很有可能会看到:“蚂蚁上树”翻译成“一堆在爬树的蚂蚁”,“童子鸡”翻译成“还没有性生活的鸡”,“驴打滚儿”翻译成“翻滚的毛驴”,“麻婆豆腐”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澳大利亚小伙子麦迪文有一次在一家东北餐馆看到“老虎做的菜(tiger
dish)”时,吓了一跳,“老虎不是受保护的动物吗?他们怎么敢吃老虎肉呢?”
中国菜究竟该怎么翻译?翻译公司的王女士认为,能做到清楚明了地说明菜的材料和做法就成了。比如“夫妻肺片”,据传是因为一对夫妻卖的凉拌肺片非常好吃,人们便将其口传为“夫妻肺片”;而“佛跳墙”也是源自食客的一句“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赞词。“如此种种,根本不是一两句能在一个菜的译名里说清楚的。”
餐饮类翻译师周金英却坚持认为:“中国菜名里诸如‘百花’、‘芙蓉’等菜名,有的形象地传递了菜的漂亮造型,有的让人通过联想产生食欲,在翻译准确的前提下,实在不应该把菜名蕴含的美感弄丢了。”
有网友提出了用汉语拼音配图片的做法,比如“狗不理包子”直接翻译成“Goubuli Baozi”,“东坡肉”译成“Dongpo Pork”,“四喜丸子”译成“Sixi Wanzi”等,然后在旁边配插图,让点菜者有个直觉的认识。(《北京晨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