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大少年班的成败得失

2007-01-1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嘀嘀嘀……”2006年11月初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宋平老师案头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所有电话都指向一个内容:询问2007年少年班招生工作启动情况。

几乎同时,华中某报说“神童”后悔读少年班!

“中国13亿人,连个少年班这样的探索都容纳不了吗?”原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班主任宋光天教授问道。“就

像培养运动员,谁能保证所有运动员都能得冠军?”

“说失败的依据在哪里?”科大宣传部长蒋家平反问道,譬如说宁铂、谢彦波、干政……“比方说,一棵树与一片森林,不少媒体总喜欢拿这几棵‘树’来说事儿,顾不上去看整片森林。”

而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则认为,现在谈论少年班的成败为时尚早。

少年英才遍布天下

2006年6月19日,国际弦理论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一次国际顶尖的大会,包括世界物理学界的“双子星座”――“轮椅上的爱因斯坦”霍金,“活着的牛顿”、诺贝尔奖获得者格罗斯等世界顶级科学家。

就在这个盛会上,年仅22岁的哈佛博士后尹希在大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尹希便是少年班的学生。谈起尹希,宋平脸上满是兴奋之色。1996年,12岁的尹希从北京考入科大少年班时,宋平担任班主任。“尹希个性活泼,各科成绩均衡,而且喜欢音乐、体育。”她说。

与尹希相仿,78级的张亚勤13岁考入少年班,如今他已是微软全球副总裁。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就成为美国IEEE院士。如今少年班的学生遍布全球。2005年7月初,78级少年班学生从美国、加拿大、欧洲乃至全球许多国家赶回母校聚会。据悉,少年班毕业生至少有1/3在国外的大学、研究所里工作。自然,他们都具有相当的成就。

科大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少年班已毕业的900多学生中,有85%以上的学生毕业当年就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有3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近百人成为教授、研究员。卓有成就的有: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卢征天,被誉为“纳米博士”的秦禄昌,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张家杰,获“李光耀顶尖科研奖”的谢?,获美国“天才奖”的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学院首席教授姚新,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首席教授王力军等。

宁铂现象多方有责

在所有非议中,宁铂无疑是一个焦点。这位曾被捧上天的昔日神童,出家后被无情地摔向地面。

“那个年代需要一个宁铂去唤醒人们对于教育和科学的重视,这种需要形成巨大的压力,最终却压垮了宁铂。”宁铂的同学秦禄昌这样说。

宁铂的结局,媒体也需要反思。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宁铂13岁考入科大少年班后便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但他毕竟还是个孩子,过度的荣耀和期望使他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他无法面对失败。他曾3次报考研究生,都因为担心失败而半途而废,这使他在人生之途上失去了许多机会。

朱清时说:“过去媒体对少年班过分关注。现在我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几乎不再受干扰。”

对宁铂的出家,朱清时的观点别开生面:“尽管我们一般而言对宁铂出家感到惋惜,但这不能说明他就不成材。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部分,李叔同不出家,中国就不会有弘一大师,中国传统文化就会有缺憾。谁能料到宁铂不会成为中国第二个弘一大师呢?”

成败得失应该宽容

对少年班成败之争,朱清时认为要以统计的方法来说明。据了解,少年班每年至多有一二个“问题学生”因自控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品行不端或心理问题被劝退学,这些现象在普通大学班级里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

“不能用个别否定整体。”原科大教务处长向守平教授说。

然而社会对少年班的期望目标是大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仅仅是教授、专家、博士,这样的成就离大众的期望值差距太远。但凭什么整个国家半个多世纪都没能实现的获得诺贝尔奖的期望就非得由少年班来实现?

朱清时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宽容。中国这么大,要允许少数人做与众不同的事。

全国十多所大学的少年班都停办了,只有科大坚持着。无论外界肯定或是否定,赞赏或是贬抑,科大少年班29年的办学探索,对超常教育乃至中国整个高等教育都有积极意义。(《光明日报》1.1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