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基金了吗?”这已成了眼下中国老百姓最流行的一句问候语。那么,外国老百姓又是如何看待基金市场的呢?
美国:很少有人排队买基金
数据显示,2006年约48%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平均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货币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等共同基金持有者。尽管
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前,投资者直接从基金公司和银行购买或通过专业财务顾问购买共同基金。90年代后,养老金公司和基金超市成为两个新兴市场渠道。美国自1981年开始实行401K计划,规定员工可以自主选择投资组合来经营自己的养老金账户。在这些投资品种中,共同基金占主导地位。目前养老金已是共同基金的最大资金来源。基金超市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销售渠道。透过单一账户,投资人可买卖或转换来自不同基金公司的基金组合,并享受专业营销人员的投资顾问服务,目前这已成为美国基金市场的主要销售形式。
日本:基金热不起来
在日本人的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求稳”,他们对于风险投资非常谨慎,即使是投资股票也不是很积极。他们更倾向于存款、购房、买贵重金属等。相对于欧美国家,日本基金市场的透明度还有一定差距,没有收益,甚至出现很大亏损的基金数都数不完。因此,即使是投资基金,日本人也一直更倾向于选择相对保守的债券基金。由于日本人对投资基金热情不是很高,基金公司为了获得顾客不得不用尽各种方法。很多有名的基金公司经常派营业人员走家串户,劝顾客投资。
英国:合同中提示风险
在英国,基金的销售渠道很多,但大部分投资者都选择通过独立金融理财顾问(IFA)购买基金。IFA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客户进行资产负债分析,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投资政策和目标,建立自己的组合,选定基金管理人,并监督基金管理人的业绩,定期向客户汇报。
这种模式和目前中国基金主要通过银行、券商等渠道销售或基金公司直销不同,使理财顾问可站在中立的立场向客户推荐产品,而不是代理哪些基金就替哪些基金大作宣传,甚至误导投资者。另外IFA的模式也更容易和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关系。通俗地讲,就是花钱雇一位懂得投资的人替你去投资,而对方收取一定的专业服务费,并从投资回报中提成。这就是说,投资赚得越多,金融理财顾问提成也越多,显然他们不会乱投资。
在英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成熟完善的国家,即便是个人投资,投资人的权益也会受到充分保护。记者的朋友埃里克斯希望可通过投资基金让存款升值。他找到一家代理基金销售的银行,银行首先对他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以帮助他确定适合他的基金。专业人员不仅向埃里克斯介绍了基金的种类、特点和详细数据资料,还告诉埃里克斯最好先回家研究这些资料,想好之后再买。在每个基金销售合同中,都有“投资有风险,不仅可能没有利润,甚至可能血本无归”的字样――这是英国金融管理局的规定。正式购买基金后,埃里克斯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到基金网站查看数据,留意各国经济政策变化,大型公司的财政报告等等。埃里克斯说,投资不是赌博,一定要理智。(《环球时报》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