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内地孩子香港产

2007-02-0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出于各种原因,内地产妇去香港生孩子已成为一种“时尚”,引起了一些港人的关注。

下一个,福建的马小华宝贝,有了这个标签,你一辈子也不用发愁啦。

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下来,落到眼前那盘碧绿的炒凉瓜上。是如潮水般袭来的阵痛,更是床前冷清的委屈,让这位身着粉红色病号服的准妈妈哭了。

此时正是12月23日晚,香港的圣诞大假已拉开帷幕,在威尔士亲王医院的待产室内,准妈妈们大多被亲人们包围着,有家里的煲汤和老公的探问。而福建泉州来的晓敏,床前空空,独自面对着每隔15分钟一次的宫缩和这盘炒凉瓜。

“还有别的菜吗?”她用普通话问。

护士摇摇头,说了句粤语,不知是听不懂,还是没菜可换,不等晓敏再问,已经转身走了。“这个护士会说普通话,但她就是不说。”晓敏小声说出心中的不满,但却没有继续争取,为了肚子里的丫头能在香港出生,为了有力气生孩子,她拿起筷子,咽下在家从来就不碰的凉瓜。

12月24日早晨,晓敏生了,病床边的不是丈夫、妈妈,而是香港月嫂吴太太。虽然精心策划了整个赴港生产计划,但人算不如天算,因为没有掐准预产期,丈夫的旅游签证转眼到期,不得不在23日匆匆离开,女儿现在还看不到爸爸。

万分之一

晓敏只是万分之一。

据香港医管局统计,2006年头11个月,已有1万余名内地孕妇在香港产子,比2001年的620名暴涨了16倍。以晓敏所在的威尔士亲王医院为例,头10个月便已接待了1900多名内地产妇,占产妇总数的近4成。

同样惊人的还有增速。2003年8678人,2004年12125人,2005年13347人,内地产妇的人数在三年内激增了53%。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生育低潮之后,香港公立医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高峰,既无思想准备,也无招架之力。据香港医管局测算,公立医院现有的产床,每年最多也就能处理39000宗分娩个案。

临近深圳罗湖口岸的香港北区医院,据传是内地孕妇的热门分娩地。但是,记者在急诊室及大门外,看到多张牌子,都写明“北区医院不设产科服务/儿科服务”。即便如此,据急诊室的张展鹏大夫说,今年前11个月,也有45名内地孕妇在急诊室生子。

产科“名牌”广华医院则被香港媒体称为“沦陷区”,因床位有限,该院2007年7月前的名额已满,不再接受预订。

东区医院,离过关口岸较远。该医院的新闻发言人说,“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我们这里受冲击较小,现在产床的使用率是90%,内地产妇大概占2成。”可是,该院产科的一位护士则透露,因为助产士缺乏,“挖角”现象严重,医护人员加班越来越多,“我们也是受害者”。

因对人手紧缺的公立医院失去信心,施先生选择了条件较好的私立仁安医院。结果,第一个孩子在公立生,花了400元,第二个孩子,花了4万元。

就在晓敏落泪的同时,10名香港孕妇正挺着肚子在政府总部门前请愿,她们手持横幅,高呼着“重视本地孕妇权益”,并向路人发放表明诉求的圣诞卡。领头的刘太太表示,此举是对香港医管局2天前通过的新政表达不满。

2006年底,香港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内地孕妇赴港生子的“新政”,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大幅调升她们在香港的生产费用。从2007年起,香港公立医院的内地产妇分娩套餐(包括2晚3天的住院护理和接生服务),由原来2万元增至39000元,未作产前检查者再加9000元,即最高48000元,增幅达1.4倍。

4.8万,对香港人来说也是天价。由于有优厚的政府补贴,香港孕妇在公立医院生孩子相当便宜。从住进医院到孩子降生,包括手术费、麻醉费,一日三餐,医院只收取每天100元住院费。相对于喝一瓶矿泉水也要8元的香港社会来说,这几乎就是免费。而内地孕妇,住在普通病房,也要3300元一天。

提价当日,便有一福建籍的吕姓孕妇,因为只带了2万多元,交不足5万押金,而没有入院。她在亲戚家待产,直到临盆才叫救护车,但孩子已经等不及了,只好由其母亲和亲戚接生,幸而母子均平安。

即便政府已经“翻番”提价,游行的香港孕妇仍然认为,这还不足以帮她们“夺回”产床。“重视本地孕妇权益”组织的发言人刘太太说,对她们而言,限制内地产妇入境,或者不给孩子以香港人身份,才是解决产床被“霸”的根本。

一个月以来,这已经是香港孕妇们第三次上街请愿了。

身份之争

在这个节骨眼上生孩子,晓敏并不计较医护人员的漠然态度,她只求顺产,尽快拿到红色的港生证,早点带着孩子回家。

“一打听才知道,在我周围香港孩子内地父母的情况还真不少!”在福建比较富裕的晋江和石狮等地,有个香港孩子早就不新鲜了。那些孩子妈肯定地告诉她,“只要孩子在香港出生,就可以拿到香港户口,计生办就管不了。”

从事行政工作的晓敏一向谨慎,选择到香港生孩子,更做足了“功课”: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生的中国公民,即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孩子的香港户口依据特区《基本法》24条规定获得。

孩子获得香港身份后,将享受香港社会的全部福利。虽然还不清楚香港的福利到底好在哪里,但是,亲眼看见临床陈太太生个孩子总共才花300元的待遇,就已经让她羡慕不已了。还有一些更为实际的利益,包括轻轻松松上香港大学,在136个国家或地区享有免签证入境待遇的特区护照等等,也很诱人。

然而,正是晓敏看中的好处,让施先生对二儿子的前途忧心不已。“现在是争产床,将来可能是争学校,争工作。”他担心,这些“港生”的孩子还会占用三分之一的学校,和三分之一的工作机会。

从事媒体工作的施先生分析,由于内地孕妇的婴儿在港出生后,会返回和留在内地,港府不会将他们纳入香港人口,但是,这类儿童随时有权来港。若他们在一定年龄一起来港上学或工作,“就是建100所学校也难招架”。

“香港是个很小的地方,实在没有什么资源可以跟别人分享。”他指的别人,就是那些“港生”小孩,不过,给不给这些孩子以香港公民待遇,已不是第一次讨论了。

在2001年“庄丰源案”中,为了确定庄丰源小朋友是否可以享有香港人身份和福利,终审法院审查了在港出生、但父母均非香港居民的内地儿童数。当时的统计数字显示,香港回归后43个月的有关出生人数为1991人,因此负责此案的所有法官一致认为,这个数字不足以对社会及人口有任何重大影响,从而确立了庄丰源的港人身份。

香港适用的是判例法,此案的判决,具有法律效力。日前,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又在香港表示,内地孕妇香港产子是基本人权,不会为此修改基本法。

看来,晓敏的孩子终究会是港人。

被11个公章逼上梁山

陈静今年30岁,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律师了。从惠安到北京打拼辛苦多年,安定下来后,生个孩子当然是不二选择。北京户口,合法婚姻,高收入,在北京生孩子应该毫无问题。没想到,一张“准生证”让她一气之下,远走香港。

今年4月,陈静知道自己怀孕了,惊喜之余开始办理相关手续。老公的厦门户口,让这一程序无限期的拖延下去。从4月到9月的5个月间,盖着各种公章的准生证申请表在北京和厦门间打了3个来回,而那张准生证仍然没拿到。

根据规定,陈静拿到准生证那个大红本,一共需要盖11个章。包括双方单位盖章;女方户口所在地的章,领取北京市司法局开出的初婚初育证明;男方单位为外企,没有计划生育章,所以要通过男方暂住地居委会;男方暂住地街道;厦门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厦门户口所在地街道盖齐4个章,办理初婚初育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三级证》(所谓三级就是要盖三个部门的章)。

所有这些手续,都异常严谨,即使把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天天带在身上,也会出纰漏。常常是少一个证件,比如结婚证只拿了一本,就要白跑一趟。对于在外企上班的老公和当律师的陈静来说,这些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几乎让人发狂。当办到第七个章的时候,两人开始谈论到“外面”生孩子。

老公突然想起了香港的亲戚,“逼急了咱们就去香港生,不受这些官僚的闲气”。本来是一句气话,但经过几番掂量,最后也就成真了。

和国内那11个章相比,香港的办事效率奇高。只需提交《港澳通行证》《结婚证》及百元加急费,就能领到婴儿的《出生证》《回乡证》《回港证》,拿着这三个证件,陈静抱着孩子回了深圳,前前后后,不足7天。

陈静还是给自己留了个后手――她在香港多交500元,开出了两张出生纸,准备在北京再给孩子上个户口,以便宝宝享受北京户口带来的便利。

什么都要最好的

既便是在深圳,冯太太家也算是大富之家了,家里一辆奔驰,一辆宝马。她本想去美国或者加拿大生孩子,但是家族企业业务缠身,就选择了最近的香港。

对于那些占用香港资源的论调,她嗤之以鼻,“我们家给香港上的税一年也超过50万了,要不香港怎么会给我商务签证呢。”

有了可以随时通关的商务签证,在深圳生和香港生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医疗水平好点罢了。“在深圳检查过一次,医生下手很重,疼都疼死了,但香港医生手很轻。另外,在内地孕妇们总是免不了侧切的那一刀,但是在香港,侧切的口子很小,还是美容缝法。”冯太太说,“这就是人道”。

至于香港身份对儿子有什么好处,在她看来也就是更国际化一点而已。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2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