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温州人的“商业经”

2007-02-1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生意做到天安门城楼

在天安门城楼对游人开放以后,温州人范鸣强带着妻子和孩子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他四处张望时,却发现城楼上有些空空荡荡,觉得仿佛缺少些什么。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在他的脑海:为什么不能在城楼上开一家“马列书店”呢?店内以红黄的“国旗色

”为主色调,四处高挂伟人的画像,店里所卖书籍都是伟人的经典著作。

当范鸣强把想法告诉朋友时,朋友用嘲笑的口吻对他说:“别开玩笑了,那种地方会让你开书店吗?”可范鸣强认为自己的眼光肯定没错。

当时,天安门广场以及天安门城楼一不做广告、二不做生意。

刚好,1999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100周年。范鸣强觉得是时候了。他毅然拿起自己做的策划方案,叩开了天安门城楼管理处的大门。

谁知管理处的人看了他的策划书以后,当即拍板同意。为了表示对“马列书店”的支持,还免收租金。从此,城楼上有了营业性的商业网点。

政策中寻找商机

1991年10月,上海浦东开发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是田野。就在这时,两位操着温州方言的中年汉子,从最南端的杨高路到最北端的高桥,像勘察队员一样在四处张望、写写画画。过了两天,他们提着装有65万元巨款的蛇皮袋,再次返回上海。

两位温州人所看中的竟然是在浦东严桥乡、离杨高路有30米之遥的一间仓库。上海人暗自窃笑这两个傻瓜。可是,温州人自己心里有底。他们认为杨高路要么不改造,一改造必是6车道、8车道无疑。到那个时候,这就是一笔大财富。

经过努力,温州方与上海方达成如下协议:上海方以地皮为投入,温州方出资改造成活动房或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理,收入二八分成,5年不变。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两位温州客所料:1992年,耗资8亿多元的杨高路改道工程被列为上海头号工程。两位温州人所建的出租房的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王振滔吴甘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