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王先生在深圳一家公司做高级主管,想把前些年存下的钱为养老做一个规划。今年年初,他找到一个自称有理财师证的理财师,得知他为客户理财的标准是30万元一个起点。
按照理财师要求,王先生花30多万元购买了理财师推荐的两只股票。没想到,这两只“包赚不赔”的股票第二天便急速下跌。到3月26日,王
在深圳,不少人经过很短的培训,就轻松获得了冒充国际上通行的CFP国际金融理财师的所谓资格证书。
徐先生获得金融理财师证书后,便成立了一个理财工作室。“一个有50万元的客户,我跟他说,我能够把你的资金一年之内变成150万元。”他的客户最多的时候有50来个。徐先生采用的方法是购买股票、期货、黄金等来给客户理财,他的收入就是从交易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一般提取的比例能达到千分之一,每个月客户作出一亿元的交易额,我可以拿到10万块钱的收益。”
秘诀就在于频繁地买进卖出股票、期货、黄金等产品,交易量做得越大,他的收入就越高,然而这样操作的结果,必然导致一些客户的资金不仅没有回报,还会出现亏损。“50个客户当中差不多有三十几个是赔钱,十几个赚钱。”
对于徐先生这样的代客理财方式,有关部门是严厉禁止的。(《羊城晚报》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