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事实证明,一个决心战胜癌症的人,能够存活和延长生命的机会要多得多。不过,有很多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身患绝症,便不思饮食,悲观失望。
十多年前,一位患者的话深深触动了我。那是一位中年乳腺癌患者,情绪非常低落。每次复诊,我都苦口婆心地劝她,又给她举了很多例证,给她看了不少资料。最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落难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曾经有过与他们同样经历,却已走出了苦海的人的指点和帮助。那时,我已有不少患者群了,有的康复了多年,为什么不可借助他们,以一种特定形式,让他们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呢?心理学不是有集体治疗模式吗?
很快,我便付诸实施。所有求治者,围着大圆桌排排坐,我挨个问诊、解答,圆桌中谁都可以提问,相互交流。这一形式还真管用。十多年的“圆桌诊疗”,肿瘤病人相互间交了许多对好朋友,相互倾诉,相互鼓励。有不少患友说,两三周来坐一坐,相互聊一聊,改改方,回去心情就好多了。
在实施过程中,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有一个患者20多年前去了加拿大,不久前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只做了姑息手术,没法实施化疗,回到国内,找我诊治。看到这么多人围坐一桌,他无法容忍。因为在国外,病情绝对是个体最大的隐私。我同意给他单独诊疗,不过建议:“不妨在后排坐下,做个旁观者。”他同意了。连续两次。第三次他提出,无需单独就诊了,他愿意坐在大家中间,与别的患者交流。
这个患者来时愁容满脸,告诉我说:加拿大医师断定他寿限不超过4~6个月,我再作疏导解释均无济于事。在“圆桌”中,他结识了一个同样患胃印戒细胞癌只化疗过一次的同病种患者,已较健康地生活了5年。事实胜过说教。(《羊城晚报》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