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落。主要渠道是浏览互联网和报纸以及朋友的介绍。
然而,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收效并不大,虽然有几个雇主约我去面谈,可是基本上是谈过之后就杳无音信。两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一无所获。
当上洗碗工
思忖良久,我
我的工作是洗碗,每个晚上干5个小时,报酬为30美元。
我一边洗碗,一边继续找工作。
困难重重
两个月后,家门口新建了商业银行支行。我给这家银行发了份简历。约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对方人力资源部非常礼貌的回绝信。
我决定继续在其它银行中寻觅机会。我前后与七、八家银行联系,最终在5月初宾夕法尼亚州银行约我面谈,并通知要在单位吃一顿午餐。
面谈当天,共有四个人与我谈话,谈话的内容一是了解个人的经历,二是考查英语水平,三是看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从谈话到吃饭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考查的过程,单位的人事主管和用人部门各有二人参加。午饭实际是一顿便餐,可别小看这顿便餐,比三堂会审还让人心悬,你稍不经意可能就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对我而言,这顿饭吃得实在不轻松。
我自认为表现得不错,然而三周过去了,对方仍然没有实质性的音信给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像撒网捞鱼般地又投递出了不少求职信和简历。日常生活也就在寻觅、写求职信、投递/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待面试通知、面试、等待结果中循环着。
在熟人的鼓励下,我给一家叫"ABEL"的职业中介公司发了封传真。对方要我去参加他们的标准笔试和计算机输入考试。很快,中介给了我面试机会――本地“女童子军协会”(该协会是全国性的非赢利组织,总统夫人劳拉是名誉主席)。这次我立即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并确定了和该协会面谈的时间。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
峰回路转
那个周末我又意外地收到一个电话留言――本地最大开发商VARTAN房地产分公司的总经理来电话希望很快和我面谈。
面谈非常顺利,快结束时,我按事前的战术方案,向对方抛出了一个信息,“在这里找工作真是奇怪,很长时间内我投了不少求职信,但很少有音讯。可突然间,我同时接到好几个面试通知。”言外之意是,如果他不及时回复的话,我可能接受其它工作。果然,他主动承诺会在两天内给我音讯。这是我听到的最有效率的回答。第三天,我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切似乎是天意。VARTAN公司离家仅1英里多路,报酬也远高于我以前所有应聘单位的报酬。如今我在VARTAN上班已一个月了,同事和上司对我都很好。回想这一段求职经历,深感天道酬勤,一切努力原来都是值得的! (《海外星云》2007年6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