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我受中国路桥总公司派遣,作为驻南也门办事处代表,前往红海之滨的南也门首都亚丁。
内战突然爆发
1986年1月13日早上,亚丁城内枪声大作,一场事先毫无预兆的内战爆发了。很快,整个亚丁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这场战火遍及首都,波及全国。包括中国大使馆在
断电、断水,通讯中止,我们与使馆经参处也失去了联系。中午时分,我与同事一起在食堂用餐时,突然,院内子弹噗噗落地,其中一颗子弹咣当一声撞在了食堂的玻璃门上,大家立刻紧张起来,迅速转移到了楼下的一层。楼下是仓库,里面有一些未用过的帆布帐篷和汽车轮胎,我们立即动手把这些材料围成一圈,以抵挡流弹。由于环境相对安全,大家心神略定,并开始做坚持下去的应变准备。
第二天,经参处的姜森参赞前来看望大家,并传达了使馆党委的布置:在不得已时,经援人员撤往大使馆,工程承包人员撤往经参处。
紧急撤离
第三天,战事急剧升温,一排排炮弹从城北呼啸着砸向亚丁城。突然,一发炮弹飞来,正中我们前面的经援组三楼,大火很快在整个楼顶蔓延。大家小心翼翼地撤到了中国大使馆经参处,但这里也并不安全。
在中国各承包公司、专家组纷纷撤往使馆的同时,中国大使馆获得消息,第二天有一艘英国皇家邮轮前来亚丁救援。在联合国官员的联络下,英国大使允诺各国使馆人员和外国公民搭乘邮轮撤离亚丁。
第四天一早,使馆组织大家前往海滩,等候英国皇家邮轮。使馆人员被安排最后一批上船。然而,没等到中国使馆人员上船,岸边突然响起枪声,皇家邮轮只好离开海岸,中国的使馆人员则被炮火逼回了原来的馆邸。
受命吉布提
中午,我们抵达吉布提,大家怕国内亲人们担忧,都想尽快回家。
傍晚,中国驻吉布提大使经与国内紧张联系后,紧急召集撤离的各单位一起开会。根据国内外交部、外经部和交通部的指示,原打算让从亚丁撤出的使馆人员组织人去南也门海德拉毛省穆卡拉,撤回剩余的全部中国专家和工程人员。但大使说:“现在亚丁大使馆的人员没有撤出来,希望你们中有谁能去,现在远洋公司的两条船正在码头上待命。”我对大使说:“我去最合适,因为我熟悉那地方。”
我又找到交通部外事司英文翻译胡克和武官翻译迟广胜,经援组的会计李文林也主动请缨。最后,又加上了经援组的一位司机。吉布提华灯初上时,我们一行五人拿着吉布提外交部特批的离境手续登上了“石景山号”轮,全速返回南也门。
重返南也门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接近了穆卡拉港口,海德拉毛的两派情况究竟如何,一时难以判断,船长就把船停在了安全海域。我用船上的高频电话与港口联系,请港务局协助我迅速找到了穆卡拉的谢-赛路公路技术组负责人,告诉他们,我们必须在一天内集结所有的中国人、尤其是要把阿比扬省医疗队人员想办法接来。
谢-赛路公路组在一天之内先后集中了分布在海德拉毛各地的医疗队、农田组和打井队。在夕阳西下时,我们终于盼来了阿比扬的全体医疗队人员。经查点,中方人员共有824名。
中国政府对驻外人员最大规模的一次救援,获得了圆满成功。(《扬子晚报》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