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关
如今的浙江省宁波市,用15道民主环节选干部。2006年8月,宁波市11个县(市)区级领导班子酝酿换届。以往的做法是:组织部门和书记办公会先酝酿人选意向,然后带着这个意向召开有关民主推荐会。
去年10月,宁波市把“提名权”真正交给群众。市委组织千人广泛民主
在民主推荐中,市领导和组织部门不提意向性建议,不提参考性名单,不定框框,不搞“量体裁衣”。这种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从源头上杜绝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
考察关
如今在宁波市,考察范围已不局限于听取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意见,而是扩大到更广泛的民主考察和民意考量。
其一实行考察公示。某区法院一位干部被确定为副院长的考察对象,在考察预告中,有人反映他曾替在银行工作的妻子拉过存款。经调查证实后,这名干部被取消考察资格。
其二是扩大民主测评范围。去年,全市在提任干部中,共有1622名干部参加了民主测评。
其三是民意调查。让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工商学各条战线以及街道、社区的基层干部、劳模等当“考察官”。
其四是实绩分析。不仅要听干部的自我汇报和所在班子介绍,还要让“左邻右舍”和被管理、被服务部门对其进行系统评价。
此外,宁波市还引进差额考察机制,注重适度参考“生活圈”、“社交圈”方面的反馈,注重听取纪委、信访等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
票决关
在干部选拔的终端环节,宁波市实行党委常委会、全委会民主票决制,将干部的“升迁”大权放到了多数人手里。去年,宁波市在县(市)区换届提任中,共有8名干部没有走完这一道道“民主关”而被淘汰出局。今年6月,宁波市任命30多名部门一把手,全部实行全委会票决制。至今,该市各部门及11个县(市)区已全部实施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
宁波市委一位领导深有体会地说,选拔干部就像孵小鸡,急不得,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温度。7道民主推荐、7道民主考察和1道常委会、全委会民主票决,是培养、造就优秀干部的最佳“孵化器”,也是医治“带病提拔”的一帖良方。
(《半月谈》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