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变味儿的社会实践

2007-08-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每年的7月至8月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高峰期,此时一些媒体也受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媒体联络部”的“追捧”。杭州一位采访科教的记者称,他的个人邮箱平均每天有多达50封此类邮件。甚至还有大学生直接找到报社,希望记者报道他们的活动。

杭州某高校法学院学生小王即将去当地一个社区开展普法活动,

为了宣传这个活动,小王打了五六家媒体电话,甚至表示“只要能报道,活动怎么搞可以由媒体来定”。在记者的追问下,小王道出了热衷于媒体报道的隐情:“如果有媒体报道,我们活动的影响力就提升了,在评比暑期实践优秀团队、优秀学生干部上,我们就会脱颖而出。”

在这样的思想下,一些活动组织者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大学生暑期实践,锻炼个人能力,锤炼团队凝聚力,找媒体不该是活动方向和终极目标。可我们也有苦衷,学校把媒体报道当成重要的评价指标,本该注重体验的实践现在变成了揣摩媒体。”一名暑期实践的大学生团队负责人对此作了解释。

的确,学校完善的评价缺位是导致这种怪现象的因素之一。目前,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在课外、校外进行,组织程度比一般课堂教学复杂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以及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没有形成一个学校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这就不得不让学生自己到处“经营”。

然而,大学生更应深入基层、远离浮躁,体会民生疾苦,用知识和才干服务群众。如果学子都能“沉下去”,那么千万大学生火热的社会实践,终将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新华每日电讯》7.28)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