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术领域的种种不端现象愈演愈烈。学术造假、剽窃,一直难以根治。而学风不正的问题也越为突出。学术功利化的色彩越来越严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现象时有所见。一些与国家、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理论研究,由于研究成果不能“立竿见影”,而被削减经费、取消立项,令人扼腕。据说某地高校新学期开学
还有不少专家学者,似乎忘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要么摇身一变成了广告明星,把自己本不懂行的产品说得极其“专业”,误导消费者;要么热衷于将自己打造为媒体宠儿,说一些没边没沿的话,放一些无根无底的言论,弄一些不痛不痒的腔调。把娱乐和学术混为一谈,将严谨的学术研究弄得不伦不类,支离破碎。学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规范科学道德规范已然十分必要。高等教育与学术科研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不可被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日渐侵蚀。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净化学术空气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规范科学道德规范、重塑学术良知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从学术机制、奖惩体制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变革上花更多的力气,下更大的力量。(《解放日报》8.6)